首页 >> 中医美容

批判地玩玩着批判断裂的乡土

中医美容  2020年07月02日  浏览:3 次

作者:蓝野

三联书店的刊物,我最初迷恋过《读书》,后来疯狂喜欢上《爱乐》,每期必须在第一时间拥有,否则心慌意乱。无论是谁,如此爱一本刊物,编者都是该得意的。现今摆在我面前的这本书,我在公交车上翻看了数篇的《断裂的乡土》来自《三联生活周刊》。粗略地看,《读书》杂志是自以为是的知识分子语调,《爱乐》文笔精当,细腻优美,《三联生活周刊》在试图客观,试图接近当下的真实。无需叫嚷我们这个时代的阅读出了什么问题,可以肯定的是,任何时代,大家关注更多的都是当下的真实世界。

《断裂的乡土》就是一本试图客观的集。由于作品的即时性,作品存在的意义几日内便迅速随风飘散,很少有作品可结集出版。以我观察,作品能结集出版情况不外有二:一是主流媒体的“高级”从业人员或从主流媒体中成长起来的高级管理官员的带有政策导向性的“作品”—这个“作品”因其成因复杂,是必须加引号的;再就是在试图努力接近事件真相的作品,《断裂的乡土》当属此列。

不管《断裂的乡土》的作者朱文轶多么努力,抱有怎样的或者文人理想,《断裂的乡土》里大多数篇章都具有“似乎的真实”的征候,这就使得作者深入细致的写作变成一种无力、徒劳的书写。当事实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亮出它的真身,这样的写作,创造的竟也是一片虚幻之境。“一部超级大片的诞生记”竟然大笔写下的是《十面埋伏》的丰功伟绩和张艺谋的艺术创造,现在读来令人哑言失笑。作者一味哄抬张艺谋的力量和价值,对张氏电影后期的叙事失败和艺术迷失没有一丝触及。和大多数篇章一样,“同一首歌:最疯狂的演出”的调查还是细致的,但读着读着,对作者的同情真是油然而生:你带领我们看到的仅仅是一点一面,更触及人情社会与人性本身的观察,也就是你想带给我们的事实的真相在哪里?

另外一个不得不说的话题是,朱文轶和他的同行们无所不写,成为一种全科大夫一样的采写人员,这就不免带来一种外行的观察与判断。《断裂的乡土》里,乡村、城市、官场,甚至历史,匆忙调查,仓促而写,深度成为一种表面的脂粉,倒见浅薄了。

我因为对乡土文化的关注才想看这本书。所以翻阅时,更仔细地看了书中“贵州傩戏:活着的传奇”、“一个恐惧村庄的恩怨”,这也是这本书里笔触最细腻的两篇报道。中国的现代文明就源自乡土文化本身,所以一般的写作者一涉及乡土,无论还是文学,都能写得坦然、自在,如面对裸身的自我。朱文轶对乡村社会的调查书写,还是客观而有深度的,但总觉得不过瘾。仔细想想,还是因为有一种简单化处理在里面,这样的书写远不及社会学的田野调查来得深入、详尽、精准。近来被读书界热烈欢呼的一本书《在中国城市中争取公民权》竟是一位叫苏黛瑞的美国学者写的,并且此书已被公认为西方学界关于中国当代转型和流动人口的最重要的文献。倒是“老外们”观察中国当下社会的热情高涨,下了考察与研究的工夫,我们的学者们沉不下心来做细致的社会调查。当下社会研究与调查的工作,似乎部分地落到了深度报道身上,如果后人依靠报道来回顾、考察21世纪初的急遽而深刻的中国社会变化,不难看出我们这个时代学人颜面的寒伧。从这个角度来看,挖掘深度报道的朱文轶们,他们似乎可称是这个时代的西绪弗斯,制度、从业媒体、个人力量所限,他们空怀着理想和热情,但推动的巨石永远也不能站上山顶。

我们需要事件真相,面对目前这个“前人和后人都可能再难以想象并理解的历史时期”,其实是最具有挑战性的,也是最具价值的工作之一。但这份职业在当下确实是在夹缝中生存的职业,被挤压而又时时想挣脱,被答案堵在门外而又不甘心妥协,这样的生存确实充满着苦涩与艰难。

在面对一个个传统与当下世界发生剧烈冲撞的“事件”时,多数报刊仍旧把“事件”当做小消息刊发通稿的时代,在这样一个粗糙、急功近利的时代,他们已经足够好了。

(:李明达)

活血止痛吃什么
奥利司他胶囊哪个牌子的效果好
先声药业再上市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