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药常识

茯苓味甘淡

中药常识  2020年02月10日  浏览:2 次

摘要:茯苓味甘、淡,性平,药性平和,利水而不伤正气,为利水渗湿要药。凡小便不利、水湿停滞的症候,不论偏于寒湿,或偏于湿热,或属于脾虚湿聚,均可配合应用。

南方地区盛行的去湿汤水,多采用中药材煲制而成。事实上,具有利水消肿功效的中药也不少,而且药性平和,适合全家饮用。以下由注册中医余理兴推介的四大强劲去湿药材,包括:

1、【茯苓消肿紧肤】

茯苓味甘、淡,性平,药性平和,利水而不伤正气,为利水渗湿要药。凡小便不利、水湿停滞的症候,不论偏于寒湿,或偏于湿热,或属于脾虚湿聚,均可配合应用。而茯苓皮性味与茯苓相同,多用于去除皮肤水肿。

茯苓赤小豆冬瓜汤

汤方:茯苓5钱,赤小豆1两,冬瓜2两;

功效:利水消肿、健脾益胃。当中的茯苓可利水消肿,赤小豆可利小便去水肿,冬瓜有清热利尿、消肿轻身的作用。

2、【利水护肝】

白术味苦、甘,性温,具燥湿利水、补气健脾的功效。药理和临床研究已经证实白术对水肿的病人有利尿作用,既能促进电解质,尤其对钠的排出较为有效。

参茯白术汤

汤方:白术 钱,茯苓4钱,泽泻2钱,猪苓 钱,党参5钱,北芪5钱;

功效:利水消肿、补脾益气。其中的白术、茯苓、党参、泽泻、猪苓合用去水效能佳;而党参、北芪合用可健脾胃,体质虚寒者亦宜饮用。

、【泽泻去湿力强】

泽泻味甘、淡,性寒,可利水渗湿、泻热,且有显著利尿作用,较适合热底人士饮用。

泽泻汤

汤方:泽泻4钱,山楂5钱,草决明 钱;

功效:清胃热、利水湿、健脾胃、消脂去湿。当中的泽泻可利水渗湿、山楂可健脾胃、消脂轻身,而草决明可通便、降血压,亦是一种强化的利尿剂。

4、【扁豆衣化湿健脾】

扁豆味甘、性微温,可化湿、健脾,消暑湿,治吐泻、脚气浮肿等症,而扁豆衣即扁豆的种皮,又称扁豆殻,性味功能、主治用法和扁豆基本相同,能健脾利水,而且利水效能更佳。

扁豆茯苓汤

汤方:扁豆衣 钱,白术2钱,防风2钱,北芪6钱,茯苓6钱

功效:健脾除湿、固本去风。白术、茯苓、扁豆衣三者合一,除湿效果更显著,同时可增强免疫力、健脾、去湿、驱风,体质虚寒者亦宜饮用。

如果不想口服祛湿,又不想太麻烦,就得试试我们的中药艾条灸一灸了。

疗法是传统中医常用的一种治疗疾病的方法,有开郁、祛湿、补阳气的作用,特别适合祛湿。

艾灸取穴

1.关元穴:位于脐下 寸,为养生保健的要穴。长期施灸有调理气血、补肾固精等功效。用艾条灸10-15分钟或艾罐灸20- 0分钟。

2.命门穴:位于人体背后第二腰椎之下与脐相对,是人体生命力的中心,为元气 住宿 的地方。用艾条灸10-15分钟或艾灸仪灸疗 0分钟。

.中脘穴: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处。用艾条灸10-15分钟或艾灸仪灸 0分钟,能有效缓解胃部疾病的各种症状。

4.足三里穴:外膝眼下 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用艾条灸10-15分钟或艾灸仪灸 0分钟。

5.丰隆穴:小腿外侧的中点,肌肉较鼓起的地方,这个是祛湿较好的穴位,每日用艾灸仪灸 0分钟即可有效健脾化湿。

6.解溪穴:脚背、踝关节活动的凹点。这个穴位是全身祛痰湿的穴位,对解除下肢的水肿效果较好,每日艾灸15分钟。


活血化瘀,舒筋通络,祛风止痛。用于肥大性脊椎炎,颈椎病、跟骨刺,增生性关节炎,大骨节病等。

小儿感冒咳嗽专用药
三诺血糖仪和罗氏血糖仪哪个好
廊坊十佳癫痫病医院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