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药常识

笔尖柔美的轻音乐作品赏析吗

中药常识  2021年11月21日  浏览:3 次

刘湛秋,男,安徽芜湖人,当代著名诗人,翻译家,评论家,《诗刊》前副主编,中国散文诗学会副会长。其作品清新空灵,富有现代意识,手法新颖洒脱,立足表现感觉与情绪,既面对生活,又超越时空。早在八十年代中期,他就被一代大学生誉为“抒情诗之王。”他结集出版有诗歌、散文、评论、翻译、小说等三十余种,其诗集《无题抒情诗》获过中国新诗奖。他译的《普希金抒情诗选》、《叶赛宁抒情诗选》为广大读者喜爱,并一度成为畅销书。近几年他写作散文颇丰。以抒发情感、人生为主,笔触细腻,行云流水,有其独特的唯美的散文风格。台、港文坛对其散文评价颇高。作品被译为英、法、日、俄、意、德、西等多种文字。

读:

著名诗人、评论家、翻译家刘湛秋老师的《没体验过那么柔软的阳光》就是一曲柔软的轻音乐。这全然来自诗文本的轻灵与荡漾。诗人取第一行诗为标题,

一进入就有了反复的意味舒张。效果是强调“没-体验过-那么-柔软的-阳光”。这就吊起了读者口味,牵着你往下体味究竟是个什么样。

诗人连用两个比喻,走到2- 行。一个(飘落的羽毛)是用视觉来体验,一个(爱的抚摸)是用接触来感觉。这是多美丽而“柔软的阳光”啊!

第四行字面上跳跃到“秋天”看来写的是金风送爽的时光。诗人没遇见“秋老虎”

而是“恬静”得异样。这就显出亲近和惬意,这就有情感要由衷地向外流淌。

可以说前4行是柔软的铺垫,是轻轻地起,轻轻地承,然后,再轻轻地转。

第5行转入秋的果实,不取大豆玉米高粱,只取枝头上的苹果。不说苹果如何红艳,只说“挂上白霜”,且以“神秘”做拟人化的描摹,直接反复第一行,让秋的果实与人共鸣这“柔软”的阳光。真是神来之笔呀,笔触具体细腻到了微的明朗。

我以为,情的抒发,绝不能空乏意象。这,为只一味贫乏的虚叙,做出了杰出的榜样。

湛秋老师爱用比喻,又连用在行。“解缆的船”、“滚动的绒线球”——多么自由自在的舒荡,人融入了大自然,心情就是这样柔曼抒张。柔曼抒张的心情飞上了天空,随“西风扬起蓝透了的云帆”翱翔。老师这时又顺手拈来“枫叶”,拟人为“偷偷地把你张望”,并以此为铺垫,引入人生的思考——就是那个“寥阔”意象,

无疑这也是老师人生追求的写照与由衷的诗意吟唱。

诗合在最后行,融入大自然,人生更富情趣与安康。我看到老师远离一度卷进的政治边缘,而今更能净化和安慰心的撞伤,投怀大自然的安适与和谐,

本也是人类的共同愿望。而到大自然发现美又记录于诗,又是古今诗人不约的同往。

看看7大品牌的秋冬彩妆带给我们怎样超强的渲染力。一起来了解下 我所以一口一声老师,因为湛秋确实是我的诗歌启蒙老师。那时他还不到三十岁,在沈阳,我们任职一个大型航空工业工厂,他义务办起来诗歌学习班。我是个喜欢诗的青玉米一样的青工。适逢学习雷锋好榜样,湛秋老师便以歌颂雷锋为题留下作业。评时用贺敬之的《雷锋之歌》做底样,对照我的习作做具体讲解(自然是讲贺老的诗何以诗情饱满何以大气回荡而我的习作何以“顺口溜”而放不开)

令我受益匪浅,至今难忘。那时我很迷他的《大豆摇铃了》,以及发表在《辽宁》上的随团采访以“诗的报告”的体裁发表。这是诗歌体裁的一次全新亮相。

后来他到《诗刊》任职,我还寄过习作,老师回信赐教于百忙。一别40余年未曾谋面了,我只能在上表达我由衷的敬仰。

于黔中

共 1465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对于刘湛秋老师,很多年前我就在《读者》卷首语上读过他的诗作,是一位令人尊敬的老前辈。作者选取刘湛秋老师这首《没体验过那么柔软的阳光》做深度的解析与欣赏,更给人诗意流淌的感觉。把这位刘湛秋老师的写作技巧和深厚的文学修养清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就我本人而言,读之确有顿悟的感觉,与我以往读刘湛秋老师的诗作大不相同。使人受益匪浅。古人说“读万卷书,行千言文”。又说“诸葛读书,观其大略”其实作者做如此深度的解析即是会读书了,何须破万卷才能下笔如神呢?可见作者深厚的文学修为和良好的道德修养一如刘湛秋老师。实在好文!拜读学习了。大力!感谢赐稿笔尖,期待更多佳作。【:飞瀑流云】

1楼文友: 22:01:51 特别感谢飞瀑流云老师热情撰写按语,并激励山城子!我会继续努力的。

2楼文友: 22:45:59 感谢老师投稿笔尖!希望看到老师更多的文章入驻咱们社团!

回复2楼文友: 08:01:19 我会慢慢来投稿的。问好社长!

楼文友: 22:56:40 欣赏真好! 喜欢看书,喜欢写字,喜欢听轻音乐

回复 楼文友: 08:02:09 谢谢惜月飘零朋友!中秋愉快!!

南京阳痿哪家好
长春治白癜风医院哪家好
银川男科哪好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