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豆中所含丰富的植物蚩白可以延缓动脉硬化减肥
中药大全 2020年03月16日 浏览:2 次
摘要:蚕豆中所含丰富的植物蚩白可以延缓动脉硬化,蚕豆中丰富的纤维质亦可以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因而,蚕豆对丁治疗动脉硬化、抗衰老有极佳的效果,且其纤维质也有促进肠蠕动的功能,具有通便的作用。
蚕豆,又称胡豆、马齿豆等,系豆科1或2年生草本植物。根据《太平御览》记载,它是张骞出使西域时带回豆种才在中国开始种埴的,其品种、形状有长圆、椭圆、扁半等多种。
蚕豆既可与大米等配合煮成豆饭、豆粥,也可和其他菜肴一起烹调,做为佐餐美馔,还可做成令人喜爱的副食品。蚕豆以粒大、皮薄、粉质细者为品质佳。
蚕豆含有各种营养物质。据现代营养学家的测定,每100克的蚕豆中,含有蛋白质28.2克,仅次于黑豆、青豆和大豆,超过了豌豆、扁豆和红豆;碳水化合物为48.6克,仅次于绿豆、红豆,而远高于其他豆类;纤维质的含晕为6.7克;脂肪含量为0.8克;此外,还含有磷脂、葫芦巴碱、胆碱、烟酸、维生素B1、维生素B2和钙、磷、铁、钾、钠、镁等多种矿物质,尤其是其中的钾含量较高。这些营养成分均为人体所必需,所以多食蚕豆可避免许多由于营养成分缺乏所造成的营养不良病症。
蚕豆中所含的磷脂是神经组织及其他膜性组织的主要组成成分;胆碱是神经细胞传递讯息不可缺少的化学物质,有增强记忆力的作用。可见,蚕豆对于神经组织的结构和功能有大益处。
蚕豆中所含丰富的植物蚩白可以延缓动脉硬化,蚕豆中丰富的纤维质亦可以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因而,蚕豆对丁治疗动脉硬化、抗衰老有极佳的效果,且其纤维质也有促进肠蠕动的功能,具有通便的作用。
蚕豆除了是美味食品外,也是一味良药。中医认为,蚕豆性平味甘、微辛,有小毒,具有祛湿、利鞴、 补中益气、涩精实肠 等功能,可以用丁治疗多种疾病,例如水肿、慢性肾炎等疾症。
此外,蚕豆花、叶、梗,均可用来止血。
蚕豆虽是一种美食,但有些人一旦吃了蚕豆及其制品,或者和蚕豆花粉接触后,会产生一种急性溶血性贫血,出现 蚕豆病 ,其症状是发热、头痛、恶心、四肢酸痛、黄疸、血尿、和昏迷等,约有1/10的病例会在急性期死亡,一般的在几天内可以恢复正常,这种病一般有家庭遗传史。因此,凡是父母或祖父母有这种病史的人,不宜进食蚕显及其制品,不宜沾染蚕豆花粉,一旦发现这种病,应该尽快就医,以防止危险发生。
食用蚕豆时,除了有家族发病史及以前有发病史的人,应禁食或慎食蚕豆外,还要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可将蚕豆先用水煎过,去水后再煮,炒食,或绎多次浸泡后再煮食,以避免发生 蚕豆病 。
第二,由于蚕豆性滞,多食令人腹胀,损伤,故者不宜多食。
1、各种内出血
蚕豆梗焙干,研末,每天15克,分 次服用。
2、营养性水肿
每次用蚕豆150克,牛肉250克,分别洗净,牛肉切成片,加水同煮,加入食盐少许渊味,佐餐,可经常食用。
、止血
鲜蚕豆叶,洗净,捣烂挤汁,每服20毫升,日服2次,对肺结核咯皿、消化道出血有效。
4、脾虚水肿、慢性肾炎水肿
陈蚕豆100克,红糖适量,加清水500毫升以小火煎,分2次食豆饮水,温服,连食5~7日。
5、吐血
陈蚕豆适量,炒后,加水煎汤,饮用。
6、噎膈、反胃
干品蚕豆适量,磨成粉末,每次10克,加红糖适量,调味开水送服,1天服2~ 次。
7、肾脏病水肿、心脏病水肿
每次用蚕豆60克,冬瓜 0~60克,清水 大碗,小火煎至1碗,去渣后再饮用。
8、小便不通
蚕豆壳150克,加水适量,小火煎好服用。
9、虚肿
蚕豆250克,大蒜 0克,红糖适蕈,水煎服用。
10、精神疲乏、消瘦、便溏
蚕豆60克,磨粉、炒熟,红糖适量,尚开水冲服,可每日饮用。
11、病
每次用蚕豆壳干品15克,花茶叶6克,加入煮沸开水,泡茶饮用。
12、水肿
蚕豆60克,冬瓜片15克,水煎后服用。
1 、水泻
蚕豆梗50克,洗净,加水煎煮后服用。
14、高血压
蚕豆花10克,玉米须15克,水煎后服用。
15、便血
鲜蚕豆叶或其荚壳适量,水煎浓汤,加红糖适量调味,即可服用。
16、妇女
蚕豆花 0克,水煎浓汤,加白糖调味,每天 次,服用。
17、肾炎
蚕豆125克,红糖90克,加水适量,小火煮成浓汤,即可服用。
1.抗氧化、抗衰老、消除自由基。2.保护皮肤,美容养颜。 .抗过敏、防辐射。4.保护心血管、降血脂、降血压。5.保护消化系统、保护眼睛。
南充男科医院地址广州治疗癫痫病医院通心络胶囊组成及功效
金振口服液生产商经络不通怎么调理
经期不准怎么调理

- 上一篇: 在我们的脖子前方减肥
- 下一篇 洋葱的食疗功效有哪些减肥
-
西线高速改建加速10月全路段双幅通车
2020-07-02
-
一豆三子降血压
2019-07-16
-
如何一眼辨别毒豆芽
2019-07-16
-
首届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浙中医学生获一等奖
2019-07-07
-
院士专家援黔行动计划遵义行启动
2019-07-07
-
电视剧老中医中的稀有药材龙涎香
2019-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