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大全蟋蟀的功效与作用0
中药大全 2019年09月06日 浏览:6 次
摘要:蟋蟀含4.86%总脂肪酸,其中棕榈酸(palmiticacid)占22. 6%,硬脂酸(stearicacid)5.97%,油酸(oleicacid)29. 2%,亚油酸(linoleicacid)24.20%,亚麻酸(linolenicacid)2.88%及其他未鉴定的酸15.24%。
【英文名】ChineseCricket
【别名】蚟孙、促织、吟蛩、将军、屈屈、蛆蛆、叫鸡、唧唧、斗鸡、蛐蛐、夜鸣虫
【来源】
药材基源:为蟋蟀科动物蟋蟀的成虫。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caopipedusaspersusWalker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于田间杂草堆下捕捉,捕后用沸水烫死,晒干或烘干。
【原形态】蟋蟀,全体黑色,有光泽。头棕褐色,头顶短圆,头后有6条短而不规则纵沟。复眼大,半球形,黑褐色。单眼 个,位于头顶两端的较小,位于头顶中间的1个较大。触角细长,淡褐色。前翅棕褐色,后翅灰黄色。足 对,淡黄色,并在黑褐斑及弯曲的斜线,后足发达,背面有单行排列的棘,腿节膨大。腹部近似圆筒形,背面黑褐色,腹面灰黄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活于杂草丛中也见于枯枝烂叶及砖石之下。若虫在洞中越冬, -4月间开始爬出洞穴活动,以各种作物幼苗为食。6月初变为成虫,月间交尾产卵,9月后陆续死亡。卵期约 0天。多夜间外出觅食。雄性善鸣喜斗。
资源分布:全国各地均有分布。
【栽培】野生
【性状】性状鉴别,全体呈长圆形,黑色,长1..2cm,宽约5mm。头略呈三角形;复眼1对,椭圆形,长径1mm,触角1对多脱落。前胸背板略呈长方形,中后胸被翅所遮盖,后胸末端有尾毛1对,长1- mm。雌虫在尾毛之间有一产卵管,长约1cm。胸足 对,多脱落。气臭,味咸。
【化学成份】
蟋蟀含4.86%总脂肪酸,其中棕榈酸(palmiticacid)占22. 6%,硬脂酸(stearicacid)5.97%,油酸(oleicacid)29. 2%,亚油酸(linoleicacid)24.20%,亚麻酸(linolenicacid)2.88%及其他未鉴定的酸15.24%。
非洲蟋蟀(Gryllotalpaafricana)中含精氨酸(arginine),胱氨酸(cystine),组氨酸(histidine),赖氨酸(lysine),(taurine),谷氨酸(glutamicacid)等,且含量较高,而亮氨酸(leucine)仅含微量。
【药理作用】解痉挛作用,退热作用,作用。
【炮制】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及灰屑。
【性味】味辛;咸;性温;小毒
【归经】膀胱;小肠经
【功能主治】利尿消肿。主癃闭;;腹水;小儿遗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只;研末,1- 只。外用:适量,研末敷。
【注意】孕妇禁服。
【附方】①治小水不通,痛胀不止:蟋蟀一个。阴阳瓦焙干,为末。白滚汤下,小儿减半。(《医方集听》)②治跌扑伤小肚,尿闭不出:蟋蟀一枚。煎服。(《养素园传信方》)③治老人尿闭:蟋蟀四只,蝼蛄四只,生甘草一钱。煎汤,分三次温服。(《现代实用》)④治小儿遗尿:蟋蟀一个。焙,末,滚水下,照岁(数)服,如儿十一岁者,每次服一个,服至十一个为止。(《慈航活人书》)⑤治肾虚阳痿:蟋蟀、晴蜓、狗肾。共为末,兑酒服。(《四川中药志》)
【各家论述】
1.《药性考》:能发痘。
2.《任城日记》:治水蛊。
.《纲目拾遗》:性通利,治小便切。
4.《四川中药志》:治阳痿。
5.赵际昌:凡产不下,用干看一枚,煎汤服。
【摘录】《中华本草》
(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舒肝理气,散郁调经。用于肝气不舒的两胁疼痛,胸腹胀闷,月经不调,头痛目眩,心烦意乱,口苦咽干,以及肝郁气滞所致的面部黧黑斑(黄褐斑)。
小儿流鼻血是怎么回事小孩小便黄
小孩积食怎么快速消食

- 上一篇: 口腔扁平苔藓患者要少喝酒多饮茶
- 下一篇 返顾马先蒿的功效与作用
-
西线高速改建加速10月全路段双幅通车
2020-07-02
-
一豆三子降血压
2019-07-16
-
如何一眼辨别毒豆芽
2019-07-16
-
首届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浙中医学生获一等奖
2019-07-07
-
院士专家援黔行动计划遵义行启动
2019-07-07
-
电视剧老中医中的稀有药材龙涎香
2019-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