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药大全

葛亮这两天无疑是南京媒体关注的焦点权衡

中药大全  2021年05月01日  浏览:3 次

葛亮这两天无疑是南京媒体关注的焦点,昨天他的《七声》中文简体版在南京先锋书店首发,著名作家毕飞宇到场甘当绿叶。毕飞宇笑侃自己是外乡人,“葛亮看到我在南京写作,很生气,所以跑到香港去写作了。”葛亮连忙解释,“这是前辈小说家的虚构。”毕飞宇用“写南京前有叶兆言,后有葛亮”来肯定葛亮的作品。

葛亮作品有知识分子气

身在香港,心存家乡的葛亮,昨天一落座就掏出桌面上保存的先锋书店图片向大家证明。谈起《七声》和《朱雀》两本新书,他用“朱雀王谢堂前燕,七声寻常百姓家”的诗句来形容,“《朱雀》是对于自己成长过的一个城市,关乎到几代人的一个怀想。而《七声》代入了我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的角色体验,无论是《朱雀》还是《七声》,都是我作为一个南京人,以文学形式来回馈家乡的一个方式。”葛亮介绍说,《七声》是短片小说集,其中有他最具代表性的短篇《阿霞》。

身旁的毕飞宇谈到对葛亮的印象,他说是源自2009年在香港浸会大学当住校作家。他坦率地说,《七声》还没有看,但是《朱雀》他看了。“葛亮的小说给我的第一印象是浓烈的知识分子气息,让我很迷恋。”

这个已有5年了。第二 称写南京只有叶兆言和葛亮

得到毕飞宇的首肯,葛亮感到十分惶惑,忙解释“其实我更长的时间是作为一个阅读者。”毕飞宇回头看了一眼葛亮说,阅读是一种必要的贮备。“从葛亮的语言上来看,似乎是一个很老到的作家,虽然他的写作时间不长,但我估计他内心的模拟写作已经非常长了,所以它一旦呈现出来,就是一个成功的小说,他的文字绝对是我喜欢的那个路子。”

毕飞宇对葛亮作品中隐藏的历史感表示认同,“历史感曾经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美学要素,呈现在中国小说的作品当中,但是在90年代末,中国的文学批评家,提出来这样一个新的观念:‘去历史’。在那种背景下,具有历史的小说受到了怀疑。”毕飞宇说这个怀疑没有任何道理,“写作没有任何时髦可言。如果历史是条蛇,就是一条毒蛇,我愿意把这条蛇养在家里。”

在毕飞宇眼里,能写南京的只有叶兆言和葛亮,“这个不是戏言,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不碰这个,最多在小说里借用一两个南京的地名。”

(:刘彬)

太原皮肤科医院排名
丽江治疗白癜风花多少钱
济南治疗妇科医院哪家好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