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金波网络文学终会成为文学的主要载体
中医减肥 2020年06月19日 浏览:2 次
关注络文学发展的人一定不会忘记“李寻欢”这个名字,他的《迷失在络与现实之间的爱情》、《一线情缘》和《边缘游戏》等作品,在10年前内地络文学的萌芽年代被奉若神明,他也成为第一代络文学写手中的代表人物。2000年以后,他还本名路金波,逐渐从文学青年向文化经理人转型,旗下签约安妮宝贝、饶雪漫、韩寒、蔡骏等畅销书作家,逐渐向“中国第一图书经理人”进军。
络文学功利性渐浓
对于十年的络文学市场,路金波用“小圈子”做以形容,“全国一共只有几百络写手,大家的目的也都很简单,可以不受限制地写自己想写的故事,更不用挤出版社的独木桥。”但是十年后,这个不断变化的市场在路金波眼里成为一种大文化的现象,“相当一部分文学作者的作品首发阵地都选在了络,甚至一些著名作家都加入了‘发’的大军——原因?更广泛、快捷地得到公众对作品的评价。而且络文学不像络音乐,上就意味着盗版,许多上火爆的作品,出书后销量一点都不差。”
正是由于络文学的商业属性过浓,如今的许多络写手更多的是在“经营”自己的络作品,甚至传出有写手“雇人点击”达到吸引眼球的目的。对此路金波认为这是络文学发展的必然结果,“络文学经过十年的发展,愈发体现出其功利性——只不过说,你雇人增加了点击率,书商看了书后不行还是不行,真正好写手是不会这么做的。”
络文学阵地为商业左右
在自己声势最红火的2000年,路金波便开始考虑转型的问题,加入“榕树下”后,路金波开始从文学青年向文化经理人转型。2002年,中国络文学的发源地“榕树下”被并购,而“李寻欢”也发表作品正式告别文学青年的身份。
谈到不再写作,路金波坦承兴趣已不在文学创作上,而对于“榕树下”近年的没落,路金波认为“没找到可持续经营的生存模式”是主要原因,“‘榕树下’的审稿严格按照杂志的流程,从今天络文学内容和形式都更加多元化的趋势上看,它的模式显然落后了。”但针对目前络文学站良莠不齐的现状,路金波也表示,“与十年前相比,现在能发表络文学的阵地太多也太杂了,甚至博客都可以成为连载的阵地……而像‘榕树下’这种坚持文学性的站已经很少了。”
出名难不代表水准下降
作为文化经理人,路金波为安妮宝贝、饶雪漫、韩寒、蔡骏等多位知名作家推出过作品,经手络文学作品同样不少。他认为与十年前相比,络文学作品的水准并未下降,“当今的络写手的思维比以前更加开阔,表达方式也更加多样,作品读了同样能够感动一大批人。”
但为什么如今我们提到络文学精品,还是近十年前的《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第一次的亲密接触》呢?“因为现在写的人太多了,可供阅读的作品太多了,人们很难静下心来去寻找那份含蓄的感动。当年就我、安妮宝贝、痞子蔡等几个人,每个人的风格和个性都不同,人们很容易崇拜我们;而现在个性少了,人多了,作品又鱼龙混杂……所以现在凭络文学出名很难。”对于络文学的前景,路金波十分乐观:“传统文学就像歌剧,络文学就像卡拉OK,我坚信后者终会成为文学的主要载体。”
[NextPage]
路金波的角色转换
路金波曾为安妮宝贝、韩寒、饶雪漫、蔡骏等推出过作品
路金波名“李寻欢”,是知名的第一代络文学写手。1997年、1998年,路金波以“李寻欢”这个名活跃在互联各个文学论坛上。2000年前后,络文学的概念正式推出,“李寻欢”就成为第一代络文学写手的代表人物。2000年1月,他受“榕树下”(当时最知名的络文学站)邀请担任络原创文学大赛的评委,然后在当年9月,正式加入对他人生发展有重大影响的“榕树下”。
在“榕树下”,“李寻欢”一开始担任内容总监,后来又担任战略发展总监,开始从文学青年向文化经理人转型。2002年,贝塔斯曼接手“榕树下”,创始人朱威廉离开,而“李寻欢”也发表了他告别文学青年身份的《粉墨谢场》。数年来,路金波先后为安妮宝贝、饶雪漫、韩寒、蔡骏等多位知名作家推出过作品,他打造新锐女作家郭妮的口号更是惊人——“亿元女生”。2006年和2007年是“路氏品牌”的发展期,今年路金波正在经历转轨前的“阵痛”,在资本调整完成后,他将搭建新的平台——做更广义的内容提供商。传统图书只是其中一部分,电子书、有声书、书……都已经开始尝试,或许还会涉足影视改编。
络文学这10年
“如果把整个浴缸的水倒出,也浇不熄我对你爱情的火。整个浴缸的水全部倒得出吗?可以。所以,是的。我爱你!”
十年前那个络尚不发达的年代,我们被一部小说《第一次的亲密接触》深深地打动,原来凄美的爱情可以以这样的络语言讲述,原来文字可以以这样新鲜、生动却充满感染力的络形式表达,原来文学作品可以通过络的阵地如此迅速地传播!转眼间,络文学已经走过了十年征程。
十年不算长,这在中国文学的漫长历史中只算片刻;十年又不算短但让她失望的是在跟随警察寻找了附近之后,络文学的发展史足以改变我们的生活。自十年前《第一次的亲密接触》首次开启络文学的大门,李寻欢、宁财神(blog)、安妮宝贝等络写手和他们不拘一格的络作品如雨后春笋般迅速涌现。接着,大量络文学站的粉墨登场,成批书商将视线转向了络……对络文学,我们一开始的态度是惊喜,后来逐渐转为客观,而随着络文学在迅速的商业化中饱受质疑到了晚上气温还是比较低的,我们对它的目光又加上了一些批判。
(实习:马妍)
六安白癜风梅州治疗白癜风医院德阳白癜风医院有哪些
-
海南西环铁有望上半年开建总投资近65亿元
2020-06-16
-
警惕针灸也可以上瘾1
2019-07-06
-
中医教您怎么治疗口臭
2019-07-06
-
中药材绿化道路一举多得
2019-07-06
-
吉林百余中医药科技课题通过成果鉴定
2019-07-06
-
经络的研究进展
2019-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