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药养生

感冒咳嗽中暑11种常见病实用穴敷疗法

中药养生  2019年10月03日  浏览:4 次

  摘要:方法:白矾研细末,加面粉适量,用醋或开水调成膏状,敷贴于涌泉穴。此治热性呕吐。处方2:吴茱萸(炒) 0g,生姜1块,香葱10余根

  感冒

  处方1:、薄荷各适量,鸡蛋两个;

  穴位:神阙、大椎、涌泉;

  方法:将白芥子、薄荷研细,取鸡蛋清调药,敷贴神阙、大椎及。此治风寒感冒。

  处方2:淡豆豉 0g,连翘15g,薄荷9g,葱白适量;

  穴位:风池、大椎;

  方法:将前三味药混合研细过筛,用药20g,加入葱白适量,捣融如膏,敷贴风池、大椎穴,再以冷水滴药膏上,覆以纱布。此治风热感冒。

  处方1:瓜蒌大者1枚,贝母50g,青黛15g,蜂蜜120g;

  穴位:肺俞、大杼、后溪;

  方法:先将贝母、青黛混合碾为细末,再放连籽、皮的瓜蒌捣融,放蜂蜜入锅内加热,炼去浮沫,入以上三味药,调和如膏状,分别摊贴在肺俞、大杼和后溪穴上,盖以纱布用胶布固定。每日或隔日换药1次。此用于干咳、久咳、热咳等证。

  处方2:白芥子18g,吴茱萸18g,麻黄6g,白凤仙花全草1株;

  穴位:肺俞、膻中、涌泉;

  方法:前三味药研细末,凤仙花捣融,用酒共调匀,敷贴在肺俞、膻中、涌泉穴处,外用纱布扎紧及胶布固定。此用于寒咳。

  处方1:老姜9g,麻黄4.5g;

  穴位:膏肓、大杼;

  方法:二味煎取浓汁,再用浓汁熬膏,将药膏摊在狗皮膏上,敷贴背部膏肓、大杼穴。

  处方2:白矾 0g,面粉、醋各适量;

  穴位:足心;

  方法:将上三味和匀做成小饼状,敷贴患者两足心,布包一昼夜。

  处方 :白芥子45g,9g,轻粉6g;

  穴位:天突、肺俞;

  方法:三味药共研细末,取少量,用蜂蜜调敷天突、肺俞穴。

  中暑

  处方1:鹅不食草适量;

  穴位:鼻孔;

  方法:上一味,晒干,研为细末,装入磁瓶内,用蜡封口备用。每用时,取药末约0.5g,放入鼻孔中。此治感冒暑湿证。

  处方2:田螺 枚,青盐1g;

  穴位:脐下;

  方法:田螺捣烂,入青盐,摊成膏,敷于脐下1寸处。此治暑证二便不通。

  呕吐

  处方2:白矾、面粉各适量;

  穴位:涌泉;

  方法:白矾研细末,加面粉适量,用醋或开水调成膏状,敷贴于涌泉穴。此治热性呕吐。

  处方2:吴茱萸(炒) 0g,生姜1块,香葱10余根;

  穴位:脐腹;

  方法:上三味,共捣成饼,蒸热敷贴在脐腹处。此治寒性呕吐。

  用于各种疾病所致的低蛋白血症的辅助治疗,如慢性肝病、肝硬化或肾病所致的低蛋白血症;外科手术后或恶性肿瘤所致负氮平衡和低蛋白学症;补充膳食中的维生素摄入的不足。

宝宝为什么不爱吃饭
一岁半小孩便秘怎么办
小孩健脾胃的食谱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