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新闻

大雪节气-4大养生关键预防 病、这样保暖藏神,温补避寒,疾病不侵

中医新闻  2019年08月18日  浏览:6 次

摘要:大雪时节,万物潜藏,养生也要顺应自然规律,在“藏”字上下功夫。起居调养宜早眠早起,并要收敛神气,特别在我们南方要保持肺气清肃不受秋燥的损害。现时早晚温差悬殊,老年人要谨慎起居,适当运动,增强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 大雪时节要懂得 藏

大雪时节,万物潜藏,养生也要顺应自然规律,在 藏 字上下功夫。起居调养宜早眠早起,并要收敛神气,特别在我们南方要保持肺气清肃不受秋燥的损害。现时早晚温差悬殊,老年人要谨慎起居,适当运动,增强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现时的特点是干燥,空气湿度很低。此外,衣服要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加,宜保暖贴身,不使皮肤开泄汗出,保护阳气免受侵夺。

大雪时节4大养生关键

1、注意防寒

大雪节气,我们应注意风邪和寒邪的侵入,尤其是头部和脚部。中医认为,人体的头、胸、脚这三部位最容易受寒邪侵袭。

头是 诸阳之会 ,天气寒冷,会使血管收缩,人会出现头痛头晕的症状。对于脑血管病人来说,寒冷很容易诱发脑血管病。

寒从脚下起 ,脚离心脏最远血液供应慢而少,保暖性较差,一旦受寒会反射性地引起呼吸道黏膜毛细血管收缩,使抗病力下降导致上呼吸道感染。

2、注意饮食

大雪节气,室内气候干燥,新鲜蔬菜减少,会造成维生素B缺乏而诱发口角炎。因此,冬季应多喝水,多吃水果和蔬菜来补充营养、防止上火。

1、多吃莲藕、西葫芦、马蹄、甘蔗滋阴健脾;

2、上午一杯姜枣茶,提气升阳特别适合手脚冰凉的女性。

、注意起居和运动

大雪节气,要注意保持情绪的稳定、平和,起居和运动有规律。冬季日短夜长,要注意早卧迟起,不要熬夜,不要过早起床晨炼, 必待日光 。

4、注意情绪平和

要注意情绪平和,许多疾病,是由于情志引起的。冬季日短夜长,要注意早卧迟起,避免熬夜,不要过早起床晨练。如果过于激动很容易引发疾病。

密码君表示,人们经过了春、夏、秋三个季节的消耗,脏腑的阴阳气血会有所偏衰。人们只有通过合理调养,及时补充气血津液,抵御严寒侵袭,才能使来年少生疾病。

父母防 病

防中风;稳血压

对于血管弹性差的人,气温急剧变化会带来血压波动,引发中风。寒冷可使人的交感神经兴奋、血液中的儿茶酚胺增多,导致全身血管收缩。同时,气温较低时,人体排汗减少,血容量相对增多,这些原因都可使血压升高,促发脑溢血。注意发现中风先兆,如突然眩晕、剧烈头痛、视物不清、肢体麻木等。

防心脏病;御寒保暖

包括心绞痛、心肌梗塞等。隆冬季节与冬末初春为急性肌梗塞的两个发病高峰期,关注穴位密码,其原因除了气温偏低刺激人体交感神经,引起血管收缩外,寒冷还能增加血中纤维蛋白原含量,血液粘稠度增高,易导致血栓形成而阻塞冠状血管。诱发心绞痛,重者发生心肌梗塞。因此,老年人应重视防寒保暖,在医生指导下选用溶栓、降脂、扩血管和防心肌缺血、缺氧。

防消化道溃疡;温胃暖脾

由于寒冷刺激人的兴奋性增高,致使胃肠凋节功能发生紊乱,胃酸分泌增多,进而刺激胃粘膜或溃疡面,使胃产生痉挛性收缩,从而引起复发。因此,要注意胃的保暖日常膳食应以温软淡素、易消化为宜,做到少食多餐、定时定量,忌食生冷,戒烟戒酒。

每年公历12月7~8日为大雪节气。大雪,顾名思义,是指雪量大。大雪以后,各地气温显著下降。冬属阴,应注意保暖,以固护 为本,宜少泄津液,故冬 去寒就温 ,预防寒冷侵袭是必要的。在大雪节气,人们应该注意风邪和寒邪的侵入,尤其是头部和脚部。这是因为,一些疾病的发生与不注意保暖有很大的关系。中医认为,人体的头、胸、脚这三个部位最容易受寒邪侵袭,但不可暴暖,尤忌厚衣重裘。

此时能温补助阳、补肾壮骨、养阴益精,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新陈代谢,使畏寒的现象得到改善。还能调节体内的物质代谢,使营养物质转化的能量最大限度地贮存于体内,有助于体内阳气的收藏。

穴位密码

温补避寒,保暖藏神的穴位:志室穴、中脘穴、梁门穴、内关穴

●一般艾灸

艾灸志室穴

志室穴的位置:志室穴位于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 寸(4横指宽)处,左右各有一穴。

艾灸方法:宜采用温和灸。被艾灸者俯卧,艾灸者手执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距皮肤1.5~ 厘米处艾灸。

艾灸时间:每日1次,每次 ~15分钟,灸至皮肤产生红晕为止。

作用功效:清热,利湿,解郁。

●辨证加灸

症状大雪时节胃溃疡加重

加灸中脘穴

中脘穴的位置:中脘穴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在肚脐正上方4寸(6横指宽)处。取穴时,采用仰卧位,胸骨下端和肚脐连线中点即为中脘穴。

艾灸方法:回旋灸。被艾灸者仰卧,艾灸者站于一旁,手执艾条以点燃的一端对准艾灸部位,距离皮肤1.5~ 厘米,左右方向平行往复或反复旋转艾灸。

艾灸时间:每日灸1~2次,每次灸10~15分钟。

作用功效:和胃健脾。

加灸梁门穴

梁门穴的位置:梁门穴位于脐中上4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横指宽)处,左右各有一穴。

艾灸方法:温和灸。被艾灸者平躺,艾灸者站于一旁,手执艾条以点燃的一端对准艾灸部位,距离皮肤1.5~ 厘米处艾灸。

艾灸时间:每日灸1次,每次灸15分钟,10日为1个疗程。

作用功效:调中气,和肠胃,化积滞。

加灸内关穴

内关穴的位置:内关穴位于手臂的内侧,腕关节横纹中央上2寸处,左右手各有一穴。取穴时,将右手中间的 指并拢,无名指放在左手腕横纹上,右手食指与左手腕交叉的中间点就是内关穴。

艾灸方法:温和灸。取坐位,手执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距皮肤1.5~ 厘米处艾灸,以感到艾灸处温热为度。

艾灸时间:每日灸2~ 次,每次灸10~20分钟。

作用功效:理气止痛,和胃降逆。

 

补气,滋肾,益精,用于气阴亏虚、肾精不定所致的头晕、心悸、目眩、耳鸣、健忘、失眠、疲乏无力;更年期综合症,病后体虚见证书证候者。

内痔会自愈吗

月经后期痛怎么回事

红河灯盏花具有什么特性

小便黄怎么改善

治疗小便黄的药

夜尿增多吃什么好

长沙专治牛皮癣最好的医院
杭州好的性病治疗医院
安徽妇科专科医院哪好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