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评丨人民的名义爆红折射民生焦虑计划
中医新闻 2021年12月25日 浏览:3 次
热评丨《人民的名义》爆红折射民生焦虑
尽管不乏争议,甚至还有 不解渴 的吐槽,反腐题材电视剧《人民的名义》还是火得一塌糊涂。不管线上线下,人们张口闭口就是 侯亮平 高育良 李达康 祁同伟 ,不少人热衷于 对号入座 ,为剧中人寻找 原型 各种社会阶层人士的代入感表现得如此强烈,至少从近年来的影视剧作品看,并不多见。
一部已经成形的艺术作品,存在这样那样的缺陷,或者说仍有一些思虑不甚周详之处,也是很正常的。拍了,也播了,剩下来的,就是接受公众的检阅。如何评价,原本就没有标准答案,如果从接受美学的理论看,公众的参与、批评也是完成剧本的一个环节,观众的品头论足,本身就是文本的一种再创造,是艺术作品实现其价值的必要过程。
从这个意义上讲,公众的互动越是强烈、争论越是激烈,则说明这部电视剧就越是具有某种普遍价值,引发、激发出某种共同的社会情绪。在一个价值观分歧越来越大的时代背景下,发生这样的现象,当然是一件好事。
只不过是改变了商家过去的营销模式和竞争模式。“过去是胆大为王 这部剧最吸引人的话题自然是反腐。无论是家里到处都塞满钱、就像一个银行金库般的赵德汉,还是表面上不动声色、暗地里男盗女娼的高育良,还有那位卖了房子住到养老院的老检察官陈岩石,这些人都有着无限的话题延展性,可以让人多方评说。甚至还会结合现实中法院公布的判决书,媒体挖掘出来的贪腐官员细节,加以证实或证伪。
但拂去 反腐 这一主题,人们其实也发现,这部剧其实反映的是当下中国一个波澜壮阔的切面,就像编剧周梅森说的那样,《人民的名义》就是 想做一个大中国的故事,从官场的高层到底层的弱势群体都有涉及,同时借人物、剧本把自己对中国十几年来巨大的社会思索量容纳进去 。
也因此,于反腐 宫斗戏 之外,更有丰富的社会人生,乃至深广的民生焦虑。如何协调城市发展中的拆迁与补偿问题,普通民众遭遇冤屈后如何伸张正义,还有下岗工人生计问题等等,这些问题可能在高官眼里只是宴会上的推杯换盏,而在每一个具体生活在当下的民众身上,却是千钧重负,一点都不轻松。
大概已经有十多年了,因为类似反腐题材影视剧基本绝迹,尽管中央打虎拍蝇的行动浩浩荡荡,但公众往往鲜有一个可以讨论的 共同话题 。而《人民的名义》显然让人们找到了一个公共场域,而那些被反腐遮蔽了的民生焦虑也再度被关注。人们发现,与反腐相比,如何保障民众的权益不被侵害,或者即便遭遇侵害如何找回公正,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与价值。
而破解诸多症结的关键,无疑应该是制度建设。应该通过完备的制度建设约束权力,重塑正常的政经生态。一方面可以扩大反腐的战果、固化反腐的成绩,构建 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 的防范机制,形成对腐败行为的压倒性态势;另一方面,也可以切实保障民众的合法权益,缓解民众的不适感、不安感,不被权力肆意侵凌,不被资本悍然碾压。
作者:胡印斌(媒体评论员)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删除。
咽喉肿痛怎么治疗肠易激综合怎么治效果比较好
大便不规律怎么办

- 上一篇: 热评丨乡村教师走教被通报冤吗物业
- 下一篇 热评丨保障房建在沙漠里覆盖
-
中国男排世锦赛六强锁定四席美国战全胜保不败金
2020-09-14
-
吃什么具有补肾健脾功效
2019-07-11
-
博士团下基层山区有了学术直通车
2019-07-11
-
枫香脂的功效与作用
2019-07-07
-
力争中药标准主导国际标准制订
2019-07-06
-
健康喝水的正确方法
2019-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