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诊断

走近中医连载第二十五章温法和清法5

中医诊断  2019年12月24日  浏览:3 次

  摘要:脾胃产热过多耗损津液,所以出现口干、消瘦、喜喝冷水等症状;胃部温度过高,其中的饮食在高温环境下容易发酵和腐烂,所以出现口臭的症状 三、清胃泻火法

  本法适用干脾胃火旺证。脾胃火旺的主要症状有多食易饥、形体消瘦、口干口臭、牙龈肿痛、口腔溃疡、喜饮冷水、黄燥、脉象数而有力等。脾胃是人体的 仓廪之官 ,主要负责饮食的消化和吸收,脾胃火旺就会导致脾胃功能亢进、胃部蠕动加快而引起多食易饥的症状。脾胃产热过多耗损津液,所以出现口干、消瘦、喜喝冷水等症状;胃部温度过高,其中的饮食在高温环境下容易发酵和腐烂,所以出现口臭的症状;脾开窍于口,胃经又分布于牙龈,所以脾胃火旺往往会出现牙龈肿痛、口腔溃疡等症状。治疗脾胃火旺也有两味非常重要的,那就是生石膏和黄连。这两味药的主要功效都是清脾胃之火,但各自又有着不同的 清火 方式。生石膏味辛而甘,性大寒,味辛能发散,味甘能滋养,所以生石膏的清火作用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将脾胃之火向外发散,通过肌表而得以解除,二是通过生石膏甘寒的特性,起到雨露灌溉的效果。从而消除脾胃之火。张仲景在治疗外界热邪侵入胃腑(但尚未和肠中的糟粕物质结合成燥尿)导致高热、大汗、口渴喜冷饮、脉象洪大等症状时所使用的方剂 白虎汤 (生石膏、知母、生甘草,粳(jīng)米)就是利用了生石膏的这两个特性。黄连则和生石膏完全不同,黄连味苦性寒,味苦则能泻,所以它的清火作用是通过 泻 的方式来实现的。什么叫 泻 呢?比如说一个火堆,火要燃烧得旺,就需要下面有足够的柴,如果将柴抽掉一些,那火势就会减弱, 釜底抽薪 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中医的 泻火 也是通过药物苦寒的特性来抑制脏腑功能活动、减少能量生成,从而达到清除 内火 的目的。

  以上是几种常见的脏腑实热证的表现和治疗方法,这些实热证的本质大多是脏腑自身功能过度亢进。在 内热 中还有一种类型,就是脏腑自身功能并不亢进,但由于人体物质亏损或脏腑机能衰退,导致人体阴阳平衡关系被破坏而在某一时段(常为午后或夜间)或某一状态下(如劳累后)出现发热的症状,中医称之为 虚热 。因为这种热的产生往往和人体精血的亏耗有关,又会在劳累后加重,所以也称为 劳热 。如我们在前面讲过的发热、气虚发热、发热等就属于这种虚热。

  在虚热中有一种非常特殊的类型在中医上称为 骨蒸热 。为什么叫 骨蒸热 呢?就是指患者在午后或夜间出现定时发热。发热时患者感觉热是从骨内散发出来的,就好比是在蒸笼中一样,常伴有五心(手足心和心窝)烦热。骨蒸热的成因,绝大多数的中医书上都认为是 所导致,但从骨蒸热的症状特征、有效方剂中的药物组成以及我自身的临床实践来看,我认为把这种骨蒸热看作是 阴虚 所引起的不是非常正确。

  未完待续

  温中醒脾,和胃降逆,芳香化浊,消导化食。用于萎缩性胃炎,浅表胃炎及其他性胃炎,胃窦炎及伤食湿重引起的消化不良等症。

宝宝脾胃吸收不好什么症状
脑外出血好痊愈吗
优卡丹小儿氨酚烷胺颗粒一天吃几次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