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氏用此法治疗959例肥胖者
中医诊断 2020年01月06日 浏览:2 次
摘要:彭氏用此法治疗959例肥胖者,其中体重减轻 ~4.5千克者260例,减轻5千克以上者92例,占 6.6%;减轻1.5~2.95千克者 72例,占 8.7%;无效者2 5例,占24.6%。 针刺因其简便有效、痛苦小、疗效巩固、无副作用等优点而受到人们的欢迎。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耳穴减肥 中医认为耳并不是单独的孤立的听觉器官,而是一个小的整体,它和经络脏腑有密切的联系。通过按压耳穴可调节人体脏腑的生理功能。实验表明,刺激耳部的淋巴管、血管、神经等组合在一起的神经道路,它通过神经丛、脊髓和大脑以后,又以神经的形式走向内脏器官,能达到改善器官功能作用。临床上绝大多数病人在进食前或饥饿时按压耳穴,可减轻饥饿感,抑制人体脾胃的消化功能,经治疗后普遍感觉身体轻松,体重下降。实践证实,耳穴减肥是一种方法简单、行之有效的减肥方法。 一、耳廓的结构 耳廓外覆皮肤,内由形状复杂的弹性软骨作为支架,并附以韧带、脂肪、结缔组织、肌肉等构成。耳廓皮下分布着丰富的神经、血管与淋巴管。 耳廓的血液供应相当丰富,耳廓的动脉主要来自颈动脉的颞浅动脉和耳后动脉。耳廓前面的细小静脉汇入颞浅静脉,耳廓后面的静脉流入耳后静脉。 耳廓神经分布极为丰富,有来自脑神经的三叉神经(耳颞神经支)、面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以及来自脊神经的耳大神经、枕小神经。 耳廓的淋巴管亦比较丰富,多呈状。耳廓前面的淋巴管注入腮腺淋巴结,后面的淋巴管大部分注入耳后淋巴结。 二、耳廓表面解剖名称 耳廓分正面和背面两部分,耳廓正面可划分为17个大区。其解剖名称与形态如下。 耳轮:耳廓最外圈的卷曲部分; 耳轮脚:耳轮深入到耳腔的横行突起; 耳轮尾:耳轮外下缘无软骨的部分; 耳轮结节:耳轮外上方稍肥厚的结状突起,即达尔文结节; 对耳轮:与耳轮相对的隆起处; 对耳轮上脚:对耳轮向上的分叉支; 对耳轮下脚:对耳轮向下的分叉支; 三角窝:对耳轮上下脚之间构成的三角形凹窝; 耳舟:耳轮和对耳轮之间的凹沟; 耳屏:耳轮前面的瓣状突起处,又称耳珠; 对耳屏:对耳轮的下面,与耳屏相对的隆起处; 耳垂:耳廓下部,无软骨的皮垂; 屏上切迹:耳屏上缘和耳轮之间的凹陷; 屏间切迹:耳屏与对耳屏之间的凹陷; 轮屏切迹:对耳轮与对耳屏之间的凹陷; 耳甲艇:耳轮脚以上的耳甲部; 耳甲腔:耳轮脚以下的耳甲部。 三、耳穴的分布 耳廓正面耳穴的分布,像一个在子宫内倒置的胎儿,头部朝下,手脚朝上,脏腑和肢体器官的分布都有一定的规律性。现分别介绍如下。 耳垂:相当于面部; 耳屏:相当于鼻咽部; 对耳屏:相当于头部; 对耳轮:相当于躯体; 对耳轮上脚:相当于下肢; 对耳轮下脚:相当于臀部; 耳舟:相当于上肢; 耳甲腔:相当于胸腔; 耳甲艇:相当于腹腔; 耳轮脚:相当于隔肌; 三角窝:相当于盆腔; 屏间切迹:相当于内分泌。 四、减肥常用耳穴的定位及主治和功用 (一)丘脑位于对耳屏内侧面,中线下端。此穴是植物神经、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的高级中枢,对内脏活动及体内生理活动有一定调节作用;可调节体温、摄食、水电解质平衡、内分泌及情绪反应等。 常用于治疗单纯性肥胖症、嗜睡症、水肿、内分泌功能紊乱。 (二)兴奋穴位于对耳屏内侧面,中线下1/ 处。此穴对大脑皮质有一定兴奋作用。用于治疗嗜睡症、夜尿症、肥胖症、内分泌功能紊乱、低下等诸症。 (三)内分泌位于耳甲腔底部近屏间切迹处。此穴可调节内分泌功能,用于治疗内分泌功能紊乱引起的疾患,如肥胖、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等。同时也能利水消肿,用于治疗内分泌功能紊乱引起的水肿。 (四)卵巢屏间切迹外与对耳屏内侧缘之间。此穴可治疗不调、附件炎、不孕症、功能性子宫出血等。 (五)神门在三角窝内,对耳轮上、下脚分叉处稍上方。 具有镇静、消炎、止痛之效。用于痛症、炎症、失眠及多梦等症的治疗。 (六)内生殖器位于三角窝前1/ 中部凹陷处。用于内分泌功能紊乱、痛经、遗精等。 (七)脑点位于对屏尖与轮屏切迹之间。用于治疗脑垂体功能紊乱、内分泌功能紊乱及症。 (八)额位于对耳屏外侧面的前下方。具有健脑清头目之效,用于头昏、头部麻木、记忆力减退、嗜睡症等。额是健脑要穴。 (九)艇中又称腹水点。位于耳甲艇中央。具有利湿消肿之功,可用于浮肿疾病。 (十)肺心区上、下方。具清热化痰、止咳平喘、祛风止痒及利水通便之功。用于呼吸系疾病、皮肤病及水肿等症。 (十一)脾位于耳甲腔的后上方。具有运化水谷、健脾补气、统血生肌之功。用于腹胀、腹泻、便秘、白带过多、浮肿等症。 (十三)肾对耳轮上、下脚分叉处下方。具有壮阳益精、聪耳明目、通利水道、强壮健身等功用。可用于腰痛、耳鸣、肾炎、肾盂肾炎、遗尿、浮肿等症。 (十三)肝位于耳甲艇的后下方。具有疏肝理气、活血化瘀,祛风明目之功。可用于胁痛、眩晕、经前紧张症,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征、高血压等。 (十四)大肠耳轮脚上方内1/ 处。具有通利大肠、清热祛风、止咳通便之功。可用于肠功能紊乱、腹泻、便秘、腹胀等症。 (十五)小肠耳轮脚上方中1/ 处。具有分清别浊、助消化等作用。可用于消化不良、胃肠功能紊乱等症。 (十六)胃耳轮脚消失处周围。主治各种胃病及胃肠功能紊乱等。 (十七)三焦位于耳甲腔底部内分泌穴上方。适用于腹胀、便秘、浮肿、肥胖等。 (十八)皮质下(消化系统皮质下区)位于对耳屏内侧面下1/2的中点。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及调整胃肠功能。 (十九)饥点外鼻与肾上腺连线之中点。可控制饮食量、减少饥饿感。适用于肥胖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的治疗。 (二十)渴点外鼻与屏尖连线中点,可控制饮水量。适用于糖尿病、尿崩症、神经性多饮等治疗。 (二十一)腹腰骶椎前侧耳腔缘。 (二十二)臀对耳轮下脚后1/ 处。 最后两穴均作为肥胖部位的治疗点。 五、常用耳六减肥方法介绍 (一)耳穴按压法 方法之一 【取穴】肺、脾、肾、三焦、内分泌;配穴:肝、胃、神门、皮质下、饥点。 【方法】每次主穴均用,配穴酌选2~ 个。操作时先在耳穴部位的皮肤用75%酒精棉球消毒。将中药王不留行子放于0.8cm2的氧化锌胶布中心,贴压在选定的穴位上。嘱患者每天每穴按压4~8次,每次每穴5分钟,以微痛感为度。 贴压6天为一次,休息一天后再贴压第2次。4次为一疗程。 【疗效】彭氏用此法治疗959例肥胖者,其中体重减轻 ~4.5千克者260例,减轻5千克以上者92例,占 6.6%;减轻1.5~2.95千克者 72例,占 8.7%;无效者2 5例,占24.6%。大多数患者在第1~2疗程出现纳减及体重减轻,少数在 ~4个疗程出现体重减轻,个别在5~6疗程出现疗效。奏效关键在于选穴准确,按时按压穴位。 方法之二 【取穴】内分泌、脑、肺、胃、口、饥点。 【方法】耳穴贴压王不留行籽。用拇、食指捻压得气后,留置2~ 日,下次更换,10次为一疗程。 【疗效】吕氏用此法治疗1000例,结果体重减少2.5千克以上者448例,减少1. ~2.5千克者为 5 例,无效199例,有效率80.1%。 方法之三辨证取穴 1.【取穴】食欲亢进者:饥点、渴点、脾、胃; 嗜睡者:丘脑、神门; 内分泌紊乱:内分泌、丘脑、卵巢、脑点。 【方法】每次取4~6穴,用半粒绿豆按压穴位,每周1次,5次为一疗程。疗程之间间隔1周,治疗1~ 疗程。 【疗效】刘氏用此法治疗567例肥胖者,结果体重下降5千克以上或已正常者为84例,占15%,体重下降1~5千克者为 85例,占68%;无效98例,占17%,总有效率为8 %。 典型病例:高 ,男,2 岁,工人。患者体态过胖,易疲倦嗜睡,要求治疗。检查:身高1.76米,体重86千克,经1个疗程治疗体重下降15千克,症状消失。 2.【取穴】神门、内分泌、交感。配穴:有家族遗传史者加:肾、肾上腺;无家族遗传史者加:脾、胃、心。 【方法】用菜籽压贴耳穴、每次选穴4~5个,每日按压 ~4次。一周更换1次。左右耳穴交替进行。四次为一疗程,每周测一次体重及身高。 【疗效】刘氏用此法治疗9 例儿童肥胖症,结果:经一疗程治疗,体重下降2.5千克以上,腹围减少7厘米以上者为24例,占25.8%;体重下降1~2.5千克,腹围减少 ~7千克者为54例,占58%;体重下降不到1千克,腹围减少不足 厘米者为无效。总有效率为8 .9%。 (二)耳穴埋针减肥 1.【取穴】肺、三焦、内分泌、胃、大肠、内生殖器等。其中肺、三焦为主穴,每次取其一穴,其他穴位交替使用。 【方法】针具选用苏州产揿针,局部常规消毒后,将揿针直刺入穴。用0.8cm2氧化锌胶布固定。嘱病人每次饭前按压15~20分钟,以局部微痛为度。5天更换一次。25天为一疗程。每次换针时均测体重1次,做好记录。 【疗效】秦氏用此法治疗 2例肥胖者,结果:体重下降2.5千克以上者为5 .1%,体重下降1~2千克者为 7.5%,无效者为9.4%。 2.【取穴】肺、脾、胃、内分泌、神门。 【方法】每次取1~2穴,埋针后用胶布固定。每4天更换一次,7次为一疗程。 【疗效】徐氏在科威特用此法治疗 50例肥胖者,结果:体重下降 ~5千克者115例,体重下降6~10千克者78例;体重下降11~15千克者26例;下降16千克以上者14例,无效117例。 典型病例:默罕穆德 法特,男,45岁,埃及工程师,体重180千克,身高1.72米。因体态过胖,下肢瘀血,浮肿,行动不便。经7次埋针治疗,体重下降20千克。 崔氏在科威特也用此法治疗1015例肥胖患者,结果体重减少15千克以上者为264例,减少 千克以上者为 70例,总有效率为62.5%。 归纳以上多种配穴方法,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 (1)调整内分泌:对于由于内分泌失调而致胖的患者,可选用内分泌、脑点、子宫、卵巢等穴。 (2)增加机体兴奋性:对于嗜睡者,可选用兴奋穴、额等穴以提高机体兴奋性,减少睡眠。 ( )减少摄入量:对于食欲亢进者可选用丘脑、饥点、渴点等穴,以减少食物的摄入。 (4)增加排泄量:对于胃热便结的患者,可选用肺、肾、腹水点、大肠、小肠、三焦等穴,以增加大、小便的排泄量。 (5)根据患者肥胖的部位,可选用臀、腹等穴。 体针减肥第二节体针减肥 一、减肥常用穴位 (一)曲池屈肘90度,肘横纹头外0.5寸。直刺1~1.5寸。 功用:清热利湿。 (二)支沟尺桡骨之间,腕上 寸。直刺0.5~1寸。 功用:理气通便,促进代谢。 (三)内关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直刺0.5~1寸。 功用:理气和胃、清热化湿、宁心安神、和胃降逆。 (四)列缺腕横纹桡侧端上1.5寸,两手虎 叉,食指尖所指桡骨茎突上小凹陷处。斜刺0.5寸。 功用:宣肺利水,通调肠腑。 (五)水分腹前正中线,脐上1寸,直刺1~2寸。 功用:利水消肿。 (六)天枢脐旁2寸,直刺1~2寸。 功用:调肠胃、理气血、消积化滞。 (七)带脉第11肋端直下,与脐相平处,直刺1~2寸。 功用:调理带脉,收缩腹肌。 (八)腹结脐下1. 寸,旁开4寸,直刺1~2寸。 功用:通腑化浊。 (九)四满脐下2寸,旁开0.5寸,直刺1~2寸。 功用:利水除满。 (十)关元腹前正中线,脐下 寸,直刺1~2寸。 功用:益气固本,利水化湿。 (十一)血海髌骨内上缘上2寸,或术者用(左)掌放在病人(右)膝盖上,掌心对髌骨,拇指尖所到处,直刺1~ 寸。 功用:健脾化湿、活血调经。 (十二)阴陵泉胫骨内侧髁下缘凹陷处与胫骨粗隆平齐,直刺1~ 寸。 功用:健脾化湿。 (十三)三阴交内踝上 寸,胫骨后缘取之,直刺1~2寸。 功用:滋肝益肾、健脾利水。 (十四)太溪内踝与跟腱之间凹陷中,直刺0.8~1寸。 功用:益肾清热,健腰腿。 (十五)内庭第二、三趾缝端,斜刺0. ~0.8寸。 功用:清胃泄热、理气镇痛。 (十六)丰隆外膝眼直下8寸,胫骨旁开1.5寸,直刺2~ 寸。 功用:健脾胃,化痰湿。 二、辨证施治 肥胖一症,中医认为多因脾运失常,气虚湿滞;胃强脾弱、湿热内蕴;冲任失调等因素而导致水液代谢失调,脂浊淤积。所以在治疗上必须采用辨证施治的方法方能获得较好疗效。 (一)脾运失常,气虚湿滞 【临床表现】神疲乏力,动则气短;饮食量不多,大便溏薄,肌肉胖而松弛,舌淡而胖,脉濡缓无力。 【取穴】内关、水分、天枢、丰隆、三阴交、列缺。 (二)胃强脾弱、湿热内蕴 【临床表现】饮食量多,口臭难闻,口渴溲黄,大便干结,肌肉结实,舌红苔腻,脉滑数或弦数。 【取穴】曲池、支沟、四满、三阴交、内庭、腹结。 (三)冲任失调,带脉不和 【临床表现】腰酸肢软,月经不调,经量减少,小便频数,食眠一般,大便尚好。腹部臀部胖如水囊。舌淡而胖,脉沉细或濡细。 【取穴】支沟、四满、关元、带脉、血海、三阴交、太溪。 以上均为隔日一次,每次留针20~ 0分钟,10次为一疗程。腹部穴位可用电针。 三、注意点 1.饮食问题我们认为在减肥过程中,不宜过分控制饮食,特别不主张采取饥饿疗法。因为过分节食后,重则可能导致厌食症,造成消化器官功能障碍,产生严重后果,轻则造成人体代谢机能降低,而代谢功能降低是一种进一步致肥的潜在因素。一旦恢复正常饮食,病人可以继续增胖,甚则可能比控制饮食前更胖。但应当适当控制甜食和油腻的食物。 减少脂肪和糖的摄入。 2.适当增加活动量增加脂肪的消耗是减肥治疗必要的条件。但不主张作剧烈运动,提倡耐力和持久的锻炼。对腹部肥胖的患者,在睡前作20分钟左右的腹式呼吸及按腹活动,对减少腹部脂肪及通便很有好处。 .在耳压治疗时,必须做到取穴准确,患者要按时揉压双耳。一般在饭前做到揉耳5~6分钟,达到双耳发热即可。 每天按揉 次,这是达到减肥目的的关键。 4.减肥最合适的年龄是在25~50岁之间,因为这年龄的中青年人,由于生理变化要经过一个较长的好动到不好动的过程,每天能量消耗也由多变少,因此容易产生肥胖。但这个阶段的人体各方面的功能较健全,通过针刺治疗较易调整内在功能,促进分解脂肪,达到消脂减肥的目的。 总之,减肥治疗必须集治疗、运动、饮食于一体,方能奏效。如果依赖于治疗而暴饮暴食,或好吃不爱动,那么这样减肥治疗也将是徒劳的。
滋补肝肾,养益精血,扶正固本,通络定痛,健脾豁痰,明目生津,润肠通便。用于各型高血脂症,心脑血管硬化,单纯性肥胖,习惯性便秘,痔疮出血。
白带发黄的主要原因湿毒清胶囊说明书
月经量多会贫血吗

- 上一篇: 可这些食材都需要过油炸
- 下一篇 药物组成
-
管理萧华真把NBA弄无聊了场季后赛场收视率下
2020-09-21
-
[p]WRC年终总结车手篇
2020-07-09
-
女性朋友吃哪些食物可以补血
2019-07-15
-
反腐倡廉建设的又一重大举措
2019-07-12
-
广东省中医药局做好总调度和中转站
2019-07-11
-
鸡爪竻的功效与作用
2019-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