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保健

城乡基层群众小戏小品展演群众艺术的佳节盛

中医保健  2020年08月11日  浏览:3 次

城乡基层群众小戏小品展演:群众艺术的佳节盛会

2月1日至2月7日,由文化部、中国文联主办的“大地情深”——全国城乡基层群众小戏小品展演在北京各大剧院如火如荼地上演。这次展演从全国各省市选送的269个节目中精选了79个,演员的职业包括公司职员、教师、军人、学生、退休职工、个体户等。其中演出人员的年龄最大的有70岁,最小的只有6岁半,真可谓是全民皆兵,热闹非凡。

一位老观众看完演出后说:“节目贴近我们老百姓的生活!看得新鲜,看得开心!”这位老观众朴实无华的话,说出了这次展演的真谛:所有节目的内容都是来自百姓身边的事;原汁原味的地方戏曲让观众大饱眼福。有反应新农村建设的临县道情《掏鸭窝》,有反应在外打工人员问题的小淮剧《我是你的留守妻》,有反应民族团结的小品《离不开》,有反应邻里关系的小评剧《十二尺巷》等。

小戏小品源于生活

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小戏小品的创作更是如此。

小品《英雄》反映了在5·12汶川大地震中那些年仅18岁的武警小战士在救灾过程中的真实情感。《英雄》的编导兼演员、武警四川总队政治部的王迅说:“在抗震救灾中,我接触到了许许多多的抗灾英雄,他们不是人们想象的那种‘高大全’形象,而是一个个普普通通的人。”

新疆歌舞剧《达西村的好日子》编剧傅增堂介绍说:“这个节目是根据真实的事件改编成的。达西的意思是盐碱地,村民们原来的生活很糟糕,后来在村委书记沙乌尔·毛利特的带领下搞建设,家家有了小汽车,住上了小洋楼,人均每月收入都达到了1万元左右。他们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给胡总书记写信报告这些年的巨大变化,谁也没想到的是:胡锦涛总书记两次给达西村回信。所以每次演员演到动情处都会流下激动的眼泪!”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只有真切感受到了身边的人,身边的事,才能创作出鲜活的作品。

深刻的现实意义

这次展演的节目,不但内容精彩、形式新颖,而且还能够引发人们的思考。

《陌生的朋友》采用了无言戏剧的形式,讲述了一个残疾的磨刀匠和一个大老板在一起等车时发生的一些隔阂,演员用自己的肢体语言表达了某些人骨子里的等级观念,无声的形式能让观众更静心地思考这个问题。其中扮演磨刀匠的演员就是一位残疾朋友。

山西碗碗腔《人偶情》讲述了木偶戏艺人老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故事。人物原型——国家级木偶传人武兴说:“我从事木偶艺术已经50多年了!我不希望人偶艺术在我们这代人手上消失,通过这次展演我希望把木偶剧发扬光大!”武兴老人还给观众们表演了他的拿手绝活“甩帽翅”,台下观众无不惊叹叫好,同时深刻感受到了保护文化遗产的势在必行。

浓厚的地方特色

小戏小品展演的另一个特点是浓厚的地方特色。展演节目的体裁涵盖了小淮剧、小评剧、客家山歌剧、太原秧歌剧、河北梆子等10余个剧种,让人们大开眼界。

《黎山恋歌》的体裁是海南黎族特有的山歌,剧中的黎族姑娘小伙子们穿着黎族鲜艳的民族服装,唱着悠扬的山歌,跳着优美的舞蹈,观众们看得如痴如醉;楚剧小品《推销奇遇》把楚剧运用到现代故事中,并把传统的节奏加快,词句翻新;沪语歌舞剧《花开灿烂》中把上海紫竹调与摇滚节奏相结合,动感十足,观众们不时地跟着节奏打拍子。可见,这次展演在发展地方曲种方面也会起到积极作用。

有的小戏小品采用了地方方言,虽然让北京的观众有些不适应,却使人物个性更加鲜明。小品《离不开》讲述的是哈萨克人与汉族人互帮互助的故事。虽然新疆普通话有些难懂,但正是这种语言与哈萨克大婶夸张的肢体动作的结合,让人们忍俊不禁。

这次展演还组织了一些优秀的小戏小品节目深入北京的社区、乡镇,和群众进行交流演出。演出结束后有关部门还会将节目制作成图书光盘,配送广大农村和社区,供基层群众欣赏,真正做到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遂宁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好
咸阳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
济源白癜风医院哪里较好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