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保健

千古伤寒论之谜酒客为啥不喜甘

中医保健  2019年06月27日  浏览:7 次

  摘要:酒客,可以理解成平日常喝酒的人,这种人啊,胃多不是很好,为什么?因为胃这个脏器,它是以降为顺的,因为本身属腑,属阳,喜欢凉,不喜欢热(非绝对),而酒呢,首先是往上头走的,有些方剂里头把其当做药引,且是辛温的。这就是常喝酒的人伤胃的原因之一。

  《伤寒论》中有一句很有意思的话,那就是 酒客不喜甘 ,当时也觉得很奇怪,不解其中真意。现在看到马医师的解说,豁然开朗。

  若酒客病,不可与桂枝汤,得之则呕,以酒客不喜甘故也。

  这条是进一步说桂枝汤运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的,有两层意思:

  首先,酒客,可以理解成平日常喝酒的人,这种人啊,胃多不是很好,为什么?因为胃这个脏器,它是以降为顺的,因为本身属腑,属阳,喜欢凉,不喜欢热(非绝对),而酒呢,首先是往上头走的,有些方剂里头把其当做,且是辛温的。这就是常喝酒的人伤胃的原因之一。

  而常喝酒的人呢,一般体内多湿热。而桂枝汤中的桂枝,这味药材,从角度说,辛温,会助热,从西医角度讲,他能加快胃蠕动,如果本身胃不好,有溃疡等旧疾,则很可能会出现本条所说的这种情况。其实个人觉得这条 酒客 这里理解为平时湿热内阻脾胃(胃不好可能有溃疡),且中上焦有积热之人,再代入条文去理解,是一种持续性的状态。

  还有一层意思,条文中没明确说出来,但是有这层含义,联系下实际,今天去跟朋友喝酒了,喝的有点大,会觉得怎么样呢?头痛不舒服,脖子不舒服,硬,口渴,胃不舒服,想吐,出汗,还恶风,仔细想一想,估计很多人都会有这种体会和感觉的,反过来再看看这些症状,是不是很像桂枝汤证?

  那么隐藏的这就点出来了,这条说的酒客病,另一层含义,是说的一种与桂枝汤证表面看症状有些类似的酒后的不适,而治病总是要搞清楚因果,这样用药才能精准,此条中出现的这种类似桂枝汤证的症状,原因是什么?其实就是因为喝酒,这是个因,而酒呢,也是一味药,辛温,同时它还有水这个载体,少量服有活血化瘀的功效,但是量多了就不好了,特别是伤脾胃肝胆,因为脾性恶湿,胃恶燥,而酒呢,恰恰是又湿又温的。同时,酒这味药,走势是向上的,因此,会让该降的不降,该升的过度升,从而扰乱了脏腑正常的升降,特别是扰乱了肝胆脾胃的正常升降。从而就会出现过量饮酒会导致头项不适(升的过了),会引起胃部不适恶习,呕吐(胃气不降了),可能会,甚至吐胆汁(胆气不降),同时饮酒时又会觉得很舒畅,那是因为酒升发了郁结的肝气(肝升),也可能会导致汗出恶风(升降失常,内有热),但是这个时候辛温的桂枝汤是万万不可用了,因为酒本身就是辛温的。这是此条隐藏的第二层意思。

  那可能会有人问了,真遇到这种情况怎么解决了?我还是那句话,看因果,找方法,刚才看了因,也知道了果,这里因果的翻译过来就是由于过量饮酒导致肝胆脾胃升降失常了,从而导致了一系列的症状,那么治疗也就从恢复肝胆脾胃升降来入手。理法有了,具体用什么方剂比较灵活,常用的话可以用汤加减,具体为什么可以用它来加减治疗,等后面涉及小柴胡时,会详细讲,自然就会明白了。

  顺便提两句:一,实际应用中,用小柴胡加减来解决饮酒后的诸多不适,效果可靠。二,如果从经络入手,可以取足阳明胃经足三里,足少阳胆经的肩井,以及督脉的至阳,前两个点穴或者针,后者刺血,三穴配合,效果不错。这里具体不展开讲这三个穴位的功效和用法了,往后阶段性总结的时候我会把前面讲解中涉及到的穴位详细的讲一讲。

  肩井和足三里,扩展了说,对于治疗胃部不适,很有用。要掌握这两个穴位的准确位置取穴方法,平时生活中很常用,基本上各种胃部不适,都有用。至阳在督脉上头,刺血有降逆止呕的作用。

  补血生精,健脑补肾。用于体质虚弱,神经衰弱,腰背酸痛,用脑过度,贫血头晕,惊悸健忘,自汗虚汗,畏寒失眠,面色苍白,气虚食减。

小孩反复咳嗽
孩子反复咳嗽
宝宝经常咳嗽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