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脾胃病的常用方药老中医毕生心血共享
中医保健 2019年06月28日 浏览:7 次
本文导读:中医学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水谷精微化生之所,人体的五脏六腑都靠它提供营养物质。但凡脾胃功能不佳的人,常常表现为面黄肌瘦、五脏不安、食欲不振、睡眠不佳,这些令人头疼的症状,都可能出现。若脾胃出现病变,身体健康便会受到影响。治疗脾胃病,中医也很在行。今且分享一位老中医治疗脾胃病的常用方药!选方用药师古不泥古,仲景之重胃气、建中气的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经验方建中失笑散即化裁于《伤寒论》小建中汤;金元时 中医学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水谷精微化生之所,人体的五脏六腑都靠它提供营养物质。但凡脾胃功能不佳的人,常常表现为面黄肌瘦、五脏不安、食欲不振、睡眠不佳,这些令人头疼的症状,都可能出现。若脾胃出现病变,身体健康便会受到影响。治疗脾胃病,中医也很在行。今且分享一位老中医治疗脾胃病的常用方药!
选方用药师古不泥古,仲景之重胃气、建中气的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经验方建中失笑散即化裁于《伤寒论》小建中汤;金元时期李东垣重视脾气升发一面,用药轻灵,健脾益气药的使用亦多药量不大,补而不滞。经验方加减薏苡竹叶散即化裁于清代吴鞠通的《温病条辨》中湿热相关内容。古人的经验虽然宝贵,但在临床应用时,又灵活化裁,圆机活法,本着“有是证用是方,有是证用是药”的原则。
具体用药方面:
健脾补气药:临床上常用黄芪、党参、白术、炙甘草健脾益气,气虚重者,党参可易红参粉 克冲服。对于偏于阳虚的患者,补气即可温阳,尤其是党参、黄芪,而少用附子、肉桂等温燥药,益气健脾即可达到回阳的目的,而过用温燥药往往会导致温燥伤阴之弊。
行气和胃药:轻者多用厚朴、清半夏、砂仁、木香,重者加用檀香、沉香。
化瘀药:久病虚者加生蒲黄、五灵脂;实证多用三棱、莪术;三七粉虚实均可用。
制酸药:实证用吴茱萸、黄连;虚证多用川贝粉、海螵蛸或红豆蔻。
清利湿热药:常用生薏苡仁、竹叶、白豆蔻,清热解毒用金银花、蒲公英、败酱草,该三味药同用有杀灭幽门螺杆菌作用。
消积导滞药:常用炒谷芽、焦四仙、莱菔子、鸡内金、大黄炭。
此外,应善用现代药理知识:川贝粉、红豆蔻有较好的抑制胃酸作用,传统的具有抑制胃酸作用的乌贝散,浙贝母改用川贝母效果更好,且一定要用川贝粉,不仅抑制胃酸而且解痉止痛;金银花、蒲公英、败酱草有抑制幽门螺杆菌的作用,在辨证的前提下应用,可使幽门螺杆菌转阴。
小孩咳嗽吃什么好小孩咳嗽吃什么好的快
宝宝热咳嗽吃什么好的快

- 上一篇: 两性必知性生活中女性最讨厌的七种行为
- 下一篇 中医养生保健知识中老年人游泳注意事项
-
身体疲劳不堪要如何缓解
2019-07-13
-
解读泡药酒里的养生知识
2019-07-13
-
九型人格研究与中医五态人格学
2019-07-12
-
推荐3款春季的养肝汤
2019-07-12
-
旱半夏种茎要分开种植
2019-07-11
-
雪山芪的功效与作用
2019-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