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药常识

谈到扬州的饮酒史与历代名酒

中药常识  2022年01月01日  浏览:5 次

——读《酒饮随录》之二

朱江教授的《扬州饮食随想录》有一节《酒饮随录》,谈到扬州的饮酒史与历代名酒,还有扬州的酒风。老先生任职江苏烹饪研究所所长一职当然也少不了考察与饮酒。对各地名酒皆有考察与品评,另他的博客还有一栏《酒后》,内有百多篇酒后妙文,某次与同事小饮后记曰:

其时虽少欢歌,但多笑语。佳肴频至,品尝不迭。

所饮酒浆,乃五粮春也。众宾皆欢,翁老尤乐。

退下来后他拒绝各种官方宴请,对如今公款吃喝之风非常反感。也还常独自小饮,皆一杯就停,从不豪饮。而每年冬至常邀几个博客草根小聚消寒,自掏腰包,弄几个地方特色清淡菜肴,自得其乐。笔者也多次参加,下面谈点体会,不仅限于文章本身了,不当之处请谅。

中国人喝酒的名目之多,一定排在世界前列。在古代,祭祀、会盟、祝捷、人来客去等都要喝酒。行军打仗战之前要喝“壮行酒”,得胜回朝要喝“庆功酒”;亲友来访是“接风酒”,离别喝的是“饯行酒”,不管在哪儿碰到了旧相识:同窗、同僚、同乡当然也少不了喝团聚酒,金榜题名更得喝祝贺酒。当然人们最欢喜喝的是喜酒,新婚的新郎、新娘等的是洞房花烛夜的“交杯酒”,而亲朋好友从介绍到定亲、下聘、完婚,喝的绝不止一次。结婚喜宴不说,扬州规矩正日子前一天有暖房酒,后一天有回门酒。

有了孩子出生、满月、百日、抓周都要庆贺,当然离不了酒,砌房造屋、上梁进宅更得喝,老人过大寿更要大办酒席才孝顺。家中有人得了重病,需要手术之类也得请主刀医生、麻醉师喝酒,送上礼金,医生要是不肯去心里还真的没底了。就是死了人,招待吊唁与帮忙亲友的豆腐饭,过去以素为主,菜式比较简单,现在也是什么都上还要喝酒。人从生(为生,请别人喝)喝到死,也不知这辈子要喝了多少酒。

春节期间旺销的彩电、、电脑、数码、冰洗、空调等产品全部作为此次的重点采购对象 而社会发展到今日,酒作为一种交往的手段与媒介,更是事事要喝,处处要喝,要靠酒来“联络感情、增进友谊、打通关节,消除误会”。情场、官场、商场、考场得意了要喝酒来庆祝,一个男人不会喝酒,似乎难以混迹在这社会上,被人视作“不食人间烟火的异类”。正如流行酒桌上的段子:“不会喝酒,前途没有,只喝饮料,领导不要,一半就跑,升官还早”。发展到没有收入的学生有点事也得请客喝酒,甚至入团、入党、评优、得奖概不能免。

一些贫困学生好容易得到一点奖学金,要拿出一半甚至更多的请客,否则下回就难以评上,可见酒风之败坏已经深深的影响到下一代了。失意了呢,当然更少不了喝闷酒,“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抽刀断水水更流,借酒消愁悉更愁”,喝得酩酊大醉,喝得交通违章,喝得胡言乱语,喝得影响健康。因为过度饮酒而引起的悲剧也时有发生,酗酒也已成了一大社会问题,正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可见,饮酒的确需要有一个适当的度,即便是别人请喝酒,酒也不是随便喝的。来而不往非礼也,所谓“吃人家的手短,喝人家的嘴软”喝完了帮人家办不成事那是要挨骂的。我本不善饮酒,一两白酒就面红耳赤,晕晕乎乎了,老了心脑血管有了问题就更不敢喝了。

至于公款吃喝,虽中央七令八申,仍是方新未艾,有增无减。是为了地方经济的发展,是入乡随俗的习惯,有太多太多的理由,这是另文要研讨的。

雪地鸿爪2009. .26初稿2015.1.6修定

共 1298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中国是礼仪之邦,从古到今有多少礼数,都离不开酒。作者从《酒饮随录》中谈到的扬州饮酒史,进而联想酒在生活和社会中作为一种交往手段和礼节媒介,形成的一种独特的酒文化,作者还写出了对当今酒风之败坏的担忧,写出了自己阅读后的感受和思考。【:琴声悠扬】

1楼文友: 08:54:02 国人事事喝酒,仿佛已经成了一种传统的文化,但是酗酒又成为危害家庭和社会的不良恶习。

文章从先生的著作和先生喝酒的品味,递进到对过度饮酒的思考和担忧,言有尽而意无穷。 精神领域的宽广远比物质力量的强大更令人叹服

经常便秘怎么办
肠易激综合怎么治效果比较好
咽喉肿痛怎么治疗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