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药方剂

山豆根(小黄连)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方剂  2019年07月03日  浏览:9 次

摘要:历代本草并无广豆根之名,只有山豆根的记载,山豆根始载于《开宝本草》。苗蔓如豆,根以此为名,叶青经冬不凋,八月采根...... 广南者如小槐,高尺余......”《证类本草》附有宜州与果州山豆根图,亦截然不同。

    本品为较常用。始载宋《开宝本草》。目前各地使用商品比较复杂。按本草书籍记载,古代所用所用的山豆根也不止一种。但使用地区最广的为豆科植物广豆根,并认为这种为正品。东北、华北地区及山东也使用防己科植物蝙蝠葛的根茎。天津、北京则将前者称广豆根,后者称山豆根。

别名:豆根。  1、广豆根  别名:山豆根、小黄连。  来源:为豆科植物越南槐的干燥根及根茎,均为野生。  产地:广西、广东、江西、贵州。  性状鉴别:根茎呈不规则块状(疙瘩头)。上方有茎痕,下方着生数条根,根为长圆柱形,略弯曲,有的有分歧,长短不等。直径4~15毫米。表面棕色或棕黑色。有明显纵皱纹及横长突起皮孔。质地坚硬,不易折断。断面皮部淡棕色,中心木部淡黄色。无髓。气微弱,味极苦,有豆腥气。以根条粗壮,外皮棕褐色。无须根者为佳。  2、山豆根。  来源:为防己科缠绕性藤本植物蝙蝠葛的干燥根茎。均野生。  产地:主产于东北、河北、内蒙古、山西、山东等地。  性状鉴别:根茎呈细长圆柱形,多弯曲,有分支,长可达50厘米,直径1厘米以内。表面淡棕色至暗棕色,有细顺条纹和多数细长而弯曲的细跟或根痕。质韧,难折断。断面纤维性,黄白色,木质部放射状,导管清晰,中央有明显白色髓部。气微,味苦。  以根茎粗细均匀,无须根者为佳。  主要成分:广豆根含硷、氧化苦参硷、臭豆硷、甲基金雀花硷;又含染料木素及另一酚性物。山豆根含蝙蝠葛碱。   功效与作用:1、清热利咽,有消炎作用;  2、动物实验对恶性肿瘤有一定抑制作用。  炮制:切片,生用。  性味:苦、寒。  归经:入肺、大肠经。  功能:,利咽消肿。 主治:热毒上攻,咽喉肿痛。  临床应用:1、治咽喉肿痛,牙龈肿痛,属实热症者,配玄参、桔梗等,或射干、牛蒡子,方如喉痛方,可消肿止痛,但虚火所致咽喉肿痛,则不适用。  2、作为癌瘤治疗的辅助药(尤其在癌肺、喉癌的早期),山豆根常配、鱼腥草等同用,但疗效尚有待进一步观察。  、山豆根粉局部外用(涂抹或喷洒),对宫颈炎、炎有消炎作用。  用量:内服6~9g,粉剂1.8~6g,外用适量。  处方举例:喉痛方:山豆根9g、射干9g、桔梗6g、牛蒡子6g、生甘草 g,水煎服。  注:1、广豆根成分:含苦参硷,氧化苦参硷、臭豆硷,甲基金雀花硷等多种生物硷及B-固甾醇,酚性成分,异黄酮。  2、山豆根成分:含蝙蝠葛碱,青藤硷,汉防己硷,多利诺林等多种生物硷。  、山豆根除以上两种使用地区较广外,根据《中药鉴别手册》记载:江苏、安徽、湖北、山西、河南(部分地区)使用豆科木蓝属多种植物如:华东木蓝、苏木蓝、陕甘木蓝、宜昌木蓝、花木蓝等的根;云南所用为毛茛科植物滇豆根的根茎。昆明则用都可植物云南野豇豆的根。均属于地产地销,各随地区用药习惯。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用于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痈肿疔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酒黄连善清上焦火热。用于目赤,口疮。姜黄连清胃和胃止呕。用于寒热互结,湿热中阻,痞满呕吐。萸黄连舒肝和胃止呕。用于肝胃不和,呕吐吞酸。

心肌缺血型冠心病
剖宫产术后怎么防止腹胀便秘
儿童便秘腹痛吃什么药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