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干姜肉桂麻黄桂枝细辛石膏大黄芒硝黄连减肥
中药方剂 2020年03月16日 浏览:2 次
摘要:附子、干姜、肉桂、麻黄、桂枝、细辛、石膏、大黄、芒硝、黄连,此十味药品,余暂以十大“主帅”名之,是形容其作用之大也。
先贤讲 用药如用兵,药不胜病,犹兵不胜敌 ,中药中可起重症沉珂之品,多性能猛烈,然医者惧其力峻,不敢放胆用之,贻误病情。吴老先生特举此类药中代表,命名为十大 主帅 ,引经据典,并结合多年临床经验,详述其功用。文章很长,但若能仔细读过,一定会有很大的收获。
★中药里有 十大主帅
附子、干姜、肉桂、麻黄、桂枝、细辛、石膏、大黄、芒硝、黄连,此十味药品,余暂以十大 主帅 名之,是形容其作用之大也。
由于少数医家,以为此等药物,性能猛烈,而不多使用,即使偶然用之,而用量较轻,虽对一般轻浅之病亦多获效,但对于严重病患及沉疴痼疾,则疗效不显。据余数十年经验,如能掌握其性能,与其它药物配伍得当,且不违背辨证论治之精神,在临床工作中,不但治一般常见疾病效若桴鼓,并且治大多数疑难重证及顽固沉疴,亦无不应手奏效。但如诊断不确,或配伍不当,则不但无效,反面使病情增剧,变证百出。
惟是不良后果,只能责之于用之失当,决不能归咎于药性之猛烈,更不能将其化险为夷之巨大作用一笔抹杀也。盖病之当服,乌、附、硝、黄,皆能起死回生;病不当服,参、芪、归、地,亦可随便误人。故谚云: 人参杀人无过,附子大黄救人无功 。关键在于能否分清虚实寒热,当用不当用而已。至若此等药品组合之方剂,实不胜枚举,简言之,左有青龙,右有白虎,前有承气与泻心,后有四逆与真武。再推广之,针对不同病情,灵活运用,加减化裁,即可以东挡西杀,南征北剿,而收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之效。昔贤所谓 用药如用兵,药不胜病,犹兵不胜敌 。旨哉斯言。能否胜敌,应视善不善用兵而定,此不易之理也。因此,我把这十味药比喻为治病救人之十大 主帅 。兹将其作用分别简介于下,聊供同学们参考。
一、附子
其母根名川乌,产于四川龙安县高寒山区。由农民每年秋后采回,移种江油与樟明两县,再由人工培养而成。冬月种植入土,到次年二月苗高近尺,始施肥,稍长即打台并割去旁枝小根,使其气坐根长,少生几枚,而附子生长较为肥壮,成熟体大。因该两县是黑油砂土,比较肥沃,其他各县土质则不适合,故附子为此两县特产,四川俗谚有 江油附子龙安种 之说,此为药物中比较特殊之种植法也。
在六月至七、八月之间,即可采收。其附子主根(川乌)新生二、三枚者,名曰附子,独生一枚较长形者,名曰天雄,效力更大。新采收的附子,应先用盐胆水(即卤水)浸泡,以防止霉烂,浸数日后取出,再用清水漂洗,将胆水漂净,蒸去皮,切片制晒而成附子片(但亦有未去皮者)。其母根名四川乌头,体质已粗老而轻松,其效用只能驱风逐寒,不似附子体重粉质多而能回阳救逆也。上古及后汉张仲景,系用生附子与火炮附子两种,其量一枚至三枚,煎煮时,用水一斗,煮取三升,或五升,量已煮透,服之不麻口。后世因煎煮不得法,服后往往产生麻醉,始用种种制法而成熟附片,意在减少其麻醉之性。其实附子只在煮透,不在制透,故必煮到不麻口,服之方为安全。
现在一般应用,除附片外,尚有一种生盐附子,效力更大。其驱逐阴寒,回阳救逆,可用生附子。用之以温暖水寒,补命门真火,回阳生津,则用熟附片。其作用小有差别,临床时应分别使用。《本经》云: 附子气味辛温有大毒,主治风寒咳逆邪气,寒湿踒躄,拘挛膝痛,不能行步,破癥坚积聚,血瘕金疮 。
张隐菴曰: 附子禀雄壮之质,具温热之性,故有大毒。《本经》下品之药,大约有毒者居多。《素问》所谓毒药攻邪也。夫其攻邪而正气复,是攻之即所以补之 。
陈修园曰: 《素问》谓,以毒药攻邪,是回生妙手,后人立补养等法,是模稜巧术,究竟攻其邪而正气复,是攻之即所以补之也。附子味温,火性迅发,无所不到,故为回阳救逆第一品药。《本经》云:风寒咳逆邪气,是寒邪之逆于上焦也。寒湿踒躄,拘挛膝痛,不能行步,是寒邪着于下焦筋骨也。癥坚积聚,血瘕,是寒气凝结,血滞于中也。考《大观本草》咳逆邪气句下,有温中金疮四字,以中寒得暖而温,血肉得暖而合也。大意上而心肺,下而肝肾,中而脾胃,以及血肉、筋、骨、营卫,因寒湿而病者,无有不宜。即阳气不足,寒自内生,大汗,大泻,大喘,中风卒倒等证,亦必仗此大气大力之品,方可挽回,此《本经》言外之意也 。
吴绶云: 附子禀雄壮之质,有斩关夺将之气,能引补气药通行十二经,以追复散失之元阳,能引补血药入血分,以滋不足之真阴;引发散药开腠理,以驱逐在表之风寒;引温暖药达下焦,以驱逐在里之寒湿 。
张隐菴《本草崇原》论附子云: 凡人火气内衰,阳气外驰,急用炮熟附子助火之原,使神机上行而不下殒,环行而不外脱,治之于微,奏功颇易,奈世医不明医理,不识病机,必至脉脱厥冷,神去魄存,方谓宜用附子。夫附子治病者也,何能活命。甚至终身行医,而终身视附子为蛇蝎,每告人曰,附子不可服,服之必发狂而九窍流血,服之必发火而痈毒顿生,服之必内烂五脏,今年服之,明年毒发,嗟嗟!以若医而遇附子之证,何以治之,肯后利轻名而自谢不及乎?肯自居庸浅,而荐贤以补救乎?必至今日药之,明日药之,神气已变,然后复之,斯时虽有仙丹,莫之能救,贤者于此,或具热衷,不忍立视其死,间投附子以救之,投之而效,功也,投之不效,亦非后人之过。前医惟恐后医奏功,祗幸其死,死后推过,谓其死,由饮附子而死。噫!若医而有良心者乎?医不通经旨,牛马而襟裾,医云乎哉? 按此段论说,痛快透彻,洞见癥结,执行此道者,应熟读勿忘,深入钻研,切勿效终身行医,而终身视附子为蛇蝎,若医而遇附子之证,何从治之?于临证时,应分清虚实寒热,当用则用,有是病用是药,定能指下生春,活人无量,切勿以人命为儿戏也。
黄元御曰: 附子味辛苦,性大温,入足太阴脾、足少阴肾经,暖水燥土,泄湿除寒,走中宫而温脾,入下焦而暖肾,补垂绝之火种,续将断之阳根,治手足厥冷,开脏腑阴滞,定腰腹之疼痛,舒踝膝之挛拘,通经脉之寒瘀,消疝瘕之冷结,降浊阴之上逆,能回哕噫,提清阳下陷,善止胀满 。可见本品为温燥脾湿,温暖肾水之良剂也。
根据以上昔贤之论证,可知附子对保障人类健康之功用极为宏伟,其主要方剂之组合,仅就张仲景《伤寒论》中最常用者述之:四逆汤:甘草二两(炙),干姜一两五,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上三味,?8;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
按四逆汤为少阴正药。太阳少阴合病,重发其汗,则汗出不止,而现亡阳,此证用之,以招纳欲散之阳;太阳证亦有用之以温经,与桂枝汤同用之以救里;太阴证用之以治寒湿;少阴证用之以救元阳;厥阴证用之以回厥逆。
此方以生附子、干姜彻上彻下,开辟群阴,迎阳归舍,交接十二经,为斩旂夺关之良将,而以甘草主之者,从容筹划自有将将之能。
治太阴伤寒,脉沉腹胀,自利不渴者,以寒水侮土,肝脾俱陷,土被木贼,是以腹胀下利。附子温补其肾水,干姜、甘草温补其脾土也。脾主四肢,脾土湿寒,不能温养四肢,则手足厥冷,四肢温暖为顺,厥冷为逆,方用甘草为君,姜附所以温中而回四肢厥逆,故以四逆名焉。
治少阴病膈上有寒饮干呕者,以其肾水上凌,火土俱败,寒饮泛溢,胃逆作呕,姜附草温补水土,而驱寒饮也。
治厥阴病,汗出,外热里寒,厥冷下利,腹内拘急,四肢疼痛者,以寒水侮土,木郁贼脾,微阳不归,表里疏泄,姜附草温补水土,以回阳气也。
此方,将干姜加倍为三两,名通脉四逆汤,治少阴下利清谷,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者,以寒水侮土,木郁贼脾,是以下利,脾阳颓败,四肢失温,是以厥逆。经气虚微,是以脉微欲绝。姜甘附子温补里气,而益四肢之阳也。
郑钦安曰: 按四逆汤一方,乃回阳救逆之主方。世多畏惧,由其不知仲景立方之意也。夫此方既列于寒入少阴,病见爪甲青黑,腹痛下利,大汗淋漓,身体畏寒,脉微欲绝,四肢逆冷之候,全是一团阴气为病,此际若不以四逆回阳救逆,一线之阳光,即有欲绝之势。仲景于此,专主回阳以祛阴,是的确不易之法。细思此方,既能回阳救逆,则凡世之一切阳虚阴盛为病者,皆可服也,何必定要见以上病形,而始放胆用之,未免不知几也。夫知几者一见阳虚证,而即以此方在分两轻重上斟酌预为防之,万不可致酿成纯阴无阳之候也。一旦养成纯阴无阳之候,吾恐立方之意固善,而追之不及 不知用姜附之不早也。
仲景虽未一一指陈,凡属阳虚之人,亦当以此投之,未为不可。所可奇者,姜附草三味,即能起死回生,实有令人难尽信者,余亦始怪之,而终信之;信者何,信仲景之用姜附而有深义也。故古人云:热不过附子,可知附子是一团烈火也。凡人一身,全赖一团真火,真火欲绝,故病见纯阴。仲景深通造化之微,知附子之力,能补先天欲绝之火种,故用之以为君,又虑群阴阻塞,不能直入根蒂,故佐以干姜之辛温而散,以为前驱,荡尽阴邪,迎阳归舍,火种复兴,而性命立复,故曰回阳。阳气既回,若无土以复之,光焰易熄,虽生不永,故继以甘草之甘,以缓其正气。缓者,即伏之之意也。真火伏藏,命根永固,又得重生也 。
观郑钦安先生此段按语,极为精辟,既指出一切阳虚阴盛之病皆可用此方,并说明当用而用之不早,则恐追之不及,其指导临床之意义颇大,切勿草草读过。至于以本方加减分两或药味而成之变方,在《伤寒论》中,总名之为四逆辈,兹抄录如下:
四逆辈(包括四逆汤,通脉四逆汤在内,共十方)
四逆汤:(详前)。
通脉四逆汤:生附子一枚,干姜三两,炙甘草二两。
通脉四逆猪胆汤:即通脉四逆汤加猪胆一合。
四逆人参汤:生附子一枚,干姜一两五钱,炙甘草二两,人参一两。
茯苓四逆汤:即四逆人参汤加茯苓六两。
吴萸四逆汤:生附子一枚,干姜一两五钱,炙甘草二两,吴萸一两。
干姜附子汤:生附子一枚,干姜一两。
白通汤:生附子一枚,干姜一两,葱白四茎。
白通加人尿猪胆汤:生附子一枚,干姜一两,葱白四茎,人尿(即童便)五合,猪胆汁一合。
甘草干姜汤:炮干姜二两,炙甘草四两。
附方,潜阳封髓丹:附子二两,西砂三钱,龟板四钱,黄柏二钱,甘草二钱(本方剂量为老旧称)。
承气,攻阳之方也;四逆,回阳之方也。以干姜温气,则上焦之阴寒散而外阳回矣。以附子温水,则下焦之阴寒散而内阳回矣。得甘草之和中,则姜附之力合,上下连成一气,而旭日当空,表里之阴霾自散。而误用汗、吐、下等法,或未经误治而病至阳亡,已现四肢厥逆者,即以此方主之,故名四逆汤也。加重干姜名通脉四逆汤,治阴盛格阳无脉之重证。加参则兼救真阴。加参苓名茯苓四逆汤,并可以救阴制水而交心肾。去甘草则名干姜附子汤,其热力愈强。去附子名甘草干姜汤,专回上中焦气分之阳。去甘草加葱白名白通汤,专交心肾之阳,以收水火既济之效。至于白通加猪胆汁人尿汤,以胆汁味苦入心,人尿味咸入肾,若咸性寒之品能引阳入阴,而交通心肾之阴阳,故能阴阳并救也。通脉四逆加猪胆汤亦是此意,大补心肾之阴阳,有起死回生之功。加吴萸名吴萸四逆汤,其作用在于大温肝肾之阴寒,而降浊阴之气,治四逆阴盛格阳,阴实之方也。阴消则阳自旺,而病自愈。至于在四逆汤中加参、苓、葱、胆、尿,是防上火热之药伤阴,且或升或降,阴阳并救者也。
自后汉以还,配有附子之方剂,实不可胜数,兹不过介绍其重要者而已。但是只要切实掌握此十方,且能圆通运用,即可治疗百数十种比较疑难之病,其功用亦不小矣。
二、干姜
味辛性温,入足阳明胃、足太阴脾、足厥阴肝、手太阴肺经。能燥湿温中健胃,行郁降浊阴之气,补益火土,消纳饮食,暖脾胃而温手足,调阴阳而止呕吐,降浊逆而平咳嗽,提脱陷而止滑泻。
《本经》: 气味辛温无毒,主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止虚汗,逐风湿二痹证,肠澼下利日久,生者尤良 。能散风寒,和胃,止呕,其在方剂配伍中有
(一)真武汤加减:下利者去芍药加干姜。《伤寒论》干姜附子汤:治太阳伤寒,下后复汗,昼日烦燥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喝,脉沉无表证,身无大热者,以火土俱败,寒水下旺,微阳拔根,不得安宁,故用干姜温中以回脾胃之阳,附子暖下以复肝肾之阳。
(二)柴胡桂姜汤:柴胡半斤,黄芩三两,甘草二两,桂枝三两,栝楼根四两,干姜二两,牡蛎二两(系汉代分两)。治少阳伤寒,汗后复下,胸胁满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心烦,往来寒热(以汗下伤其中气,土败木郁,不能行水,故小便不利),胆胃上逆之证。如加常山四钱,草果三钱,榔片三钱,人弱者加附子二两(今制十六两为一斤之旧衡),治久疟特效。
(三)理中汤辈有七方。
(四)四逆汤辈有九方。
(五)泻心汤七方。此仅就长沙方而言,至于其他文献有干姜者,难以枚举。以上廿三方作用之大,皆得干姜温中燥湿,健胃,助消化,止咳化,抑制水湿泛滥,大温肝脏郁滞,温而不燥,化湿生津,逐痰止咳,中宫虚寒,呕吐泄泻,水气肿胀等等。
得此加入方剂中,疗效甚高。生者温胃止呕,温散风寒尤良,但凡胃肠燥热,一切邪火阴虚等证禁忌。至于一切中焦虚寒之证,若畏干姜燥热辛辣,不敢使用,而以补中寒中之剂投之,不但无效,抑且轻者变重,重者易转危亡,故干姜为温脾湿之妙品也。
三、肉桂
味甘辛,气香,性温,入足厥阴肝经,温肝暖血,破瘀消癥瘕,逐腰腿湿寒,驱腹胁疼痛,强心脏,温暖血分之寒湿。凡虚火上浮,有引火归原之效,如牙痛、咽痛、心胃痛、霍乱呕吐等证,服之颇效,加入姜附中,效力更大,有起死回生之功,阳虚肾寒,体素虚弱者,泡开水常服,能却病延年,愈服愈润,阴燥证服之,生津润燥,妙不可言。
肝属木而藏血,血秉木气,其性温暖,温气上升,阳和舒布,积而成热,则化心火。木之温者,阳之半升,火之热者,阳之全浮也。温气充足,则阳旺而人康;温气衰弱,则阴盛而人病。阳复则生,阴盛则死,生之与死,美恶不同,阳之与阴,贵贱自殊,蠢飞蠕动,尚知死生之美恶,下士庸工,不解阴阳之贵贱,千古祸源,积于贵阴贱阳之家矣。欲求长生,必扶阳气,扶阳之法,当于气血之中,培其根本,阳根微弱,方胎水木之中,只有不足,万无有余也(黄元御语)。肝脾发舒,温气升达,而化阳神,阳神司令,阴邪无权,却病延年之道,不外乎此。故常服肉桂即可以温肝暖血,强心健胃。至于女子不调,经来腰腹疼痛,崩漏带下,心腹疼痛,产后虚寒诸病证,以及种种虚寒不足之证,服之颇效。按肉桂是热带植物,出产于越南和我国广西等地,以味辛辣而甘,有油者佳(上好者更妙,中等者亦佳,普通桂效力固差,亦可用之)。体弱有孕,胎气不足,食少无神或胸胃时痛而加呕吐者,桂附姜三味,服之不但不会伤胎,而且安胎之至,无上妙品也。凡温病,暑病,阳明热燥证,又当禁忌。
肉桂皮厚油多,性味亦厚,守而不走,专温心肝脾血分之寒,去瘀生新。服时只宜泡水,不可入煎,多煎则气体及油质挥发失效矣。因粗皮厚防有孔雀屎,应削去粗皮为妙。桂子降寒气之力较肉桂性味为薄,亦可代肉桂用之,但不可代桂枝尖之作用。现在云南红何、元阳一带发现一种胶汁桂,虽有辛辣等味,性亦温,但泡水后,其汁胶粘,凝结成团,服后阻塞胃肠中,不易溶解,反使胸胃中填寒闷胀不舒,余亦屡试,不宜入药也。
(一)夏季吃菌子中毒,呕吐或泄泻,用肉桂二、三、五钱,研细泡水,服之可解。
(二)无论真假霍乱,吐泻交作,腹中绞痛,医药不及时,急宜以肉桂三、五钱研细泡水,服之颇效,有益无损,继则延医诊治,此乃急救之法也。
(三)如遇天时反常之际,人体抵抗力薄弱,常有发寒痧等证,如医药一时不便,此肉桂一、二至三、五钱研细泡水服之立效。世风有谓发痧忌服肉桂,因不识之谬论也。
(四)如到山岚烟瘴之地,常吃点肉桂末或泡水服之,可免瘴气及霍乱吐泻等病。
(五)如乘飞机车船,遇眩晕呕吐时,吃肉桂末五分至一钱立效。步行途程较远,口中含点肉桂,可以生津液,气不喘促,亦能止行程之渴。
(六)如附子片未煮透服之被中毒麻醉不安者,即以好肉桂三、五钱泡水服之,轻者立解,重者渐愈(切忌用冷水洗胃,每多促亡,已屡见屡闻,注意慎之为幸)。
(七)如中风不语,医药不及时,用好肉桂三、四钱泡水喂之,立即有效,得吐痰涎更妙。暂时救急,有强心化痰之作用,继则方药治之。
(八)牙痛,咽痛,心胃痛,恶心呕逆,舌苔白润,不渴饮者,好肉桂二、三钱泡水服颇效。至于配有肉桂之方剂,如:
1.桂附汤:附片二两,先煮熟透。肉桂三钱,研细泡水兑入。
本方以附子温肾水之寒,肉桂温肝木之郁,强心而暖血中之寒,服之能使水升火降,水火既济而交心肾,盖使肝木得温升而生心血,肝藏魂,心藏神,肝郁舒鬯,心肾相交,神魂安谧,用治心脏病引起之怔忡惊悸失眠等证颇效,弱人常服,有却病延年之功。
2.坎离丹:附片二两,肉桂五钱,蛤粉四钱,炙甘草三钱,桂元肉八钱,生姜八钱。
本方治心病不安等证,效果极好。
.大回阳饮:附片二两,干姜一两,肉桂四钱,炙甘草三钱。
本方能回阳救逆,强心固肾,温中舒肝,并治一切阳虚阴盛危急大证,有起死回生之功。至若平素阳虚人弱无神者,常服数剂,易复健康,有枯木逢春,却病延年之效。
4.桂附理中汤:人参三钱至一、二两(可以党参代之),干姜一、二两,五钱至一两,甘草三、五钱,附片二至四两,肉桂三、五钱。
本方大补先天心肾与后天脾肾之阳,用治久泻久痢,消化不良等肠胃病,效力颇高。
5.阳八味地黄丸:熟地一两,茯苓五钱,枣皮三钱,淮山药五钱,粉丹三钱,泽泻三钱,附片二两,肉桂四钱。
本方能治肾脏阴阳两虚之证,但有风寒者忌服,阴盛阳衰之证慎服,如多服之,有肿胀及虚脱之虞。
肉桂对于一切寒湿虚寒证,益处太多,不再赘述。兹仅举以上五方及重要之效能,以供参考。(分两用旧衡)。
舒肝理气,散郁调经。用于肝气不舒的两胁疼痛,胸腹胀闷,月经不调,头痛目眩,心烦意乱,口苦咽干,以及肝郁气滞所致的面部黧黑斑(黄褐斑)。
新疆治疗妇科方法天津癫痫病医院哪家好喝酒后可以吃他达拉非片吗
吃减肥药真的有用吗治疗盆腔炎方法
万艾可希爱力功效

- 上一篇: 薏米粥一的功效与作用减肥
- 下一篇 解毒养阴参汤减肥
-
阿杜重申今夏愿留勇士为阵容完整考虑降薪
2020-07-04
-
乌鸦胆的功效与作用
2019-07-15
-
刺激耳廓也能达到减肥效果
2019-07-13
-
电脑病预防有妙招
2019-07-11
-
灵芝草的功效与作用
2019-07-11
-
掉头发怎么办如何预防
2019-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