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证据须保障合法真实关联性拳
偏方秘方 2020年05月05日 浏览:3 次
在大数据时代,电子证据已成为新一代证据之王。 近日,在电子数据的司法运用和前沿理论高端论坛上,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络犯罪与安全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刘品新直言。
随着科技飞速发展,电子数据在各类诉讼中出现得越来越频繁,成为很多案件的质证关键。值得注意的是,如何才能将电子数据进行有效搜集并运用?
立法由来已久运用有待加强
据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技术信息研究中心主任、智慧检务创新研究院联合院长赵志刚介绍,电子数据的司法运用经历了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20世纪中后期,电子数据进入诉讼领域,在这个阶段,相干法律缺失,技术野蛮生长。第二个阶段是以2012年修改后的刑诉法把电子数据列入法定的证据分类为标志,在这个阶段,虽然司法机关打击犯罪能使用电子数据证据情势,但在司法实践中,搜集和运用电子数据依然存在很多亟待改进的地方。
北京律师李燕青则认为, 触及电子数据的立法由来已久 。
早在1999年,合同法首次提到数据电文合同关于签名情势的修改,规定电子签名不能拒绝电子数据使用;2012年修订的刑事诉讼法正式肯定了电子数据法律定位;2012年修订的民事诉讼法明确了电子数据的法律地位;2015年民事诉讼法的司法解释规定了电子数据的定义,即通过电子邮件、电子数据交换、上聊天记录、博客、微博客、短信、电子签名、域名等构成或存储在电子介质中的信息。
以作为电子证据为例,李燕青说,从中国裁判文书上收取的民事案件中,一审将作为证据的案例,近几年上升幅度非常大,从201 的一年20件到2018年的一年4万多件,充分说明作为电子证据已被广泛使用。
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刑事专业委员会委员赵运恒认为,在过去若干年诉讼过程中,虽然法律有电子数据的规定,但律师队伍和基层公检法机关对电子数据的应用有待加强。2016年, 两高一部 发布《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收集提取和审查判断电子数据若干问题的规定》。2019年年初,公安部发布《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电子数据取证规则》,让人们意想到政法机关已对电子数据有了充分研究,今后电子数据应用在程序上将更规范化、法制化。
刘品新也总结道: 我国的电子证据运用可总结为四大规律,1是关于电子证据的立法相当庞杂,在国际上数一数二;2是在司法实践中,基本上没有真正用到电子证据,即电子转化率很多,但直接运用很少;三是在司法实践中,对电子质证流于形式,认证趋于虚化;四是第一次出现电子证据创新实验平台,即三大互联法院。
重视调查取证强调真实合法
谈及电子证据调查取证的主要类型,中国人民大学物证技术鉴定中心鉴定人谢君泽说,第一类是证据的保全,包括单机数据保全和络数据保全;第二类是情况调查,包括系统和数据的情况调查;第三类是溯源调查,包括构成进程调查和行动过程调查;第四类是同一调查,分为主体和客体的同一性调查。
同时,要注意来自证据来源的质证风险和两重举证原则的法律挑战,和技术能力与取证合规的用人选择。 谢君泽说。
在北京律师韩友谊看来,电子证据的调查取证有三大问题值得关注。1是执法人员取得电子证据的手段是否合法,合法和科学性有无关系?无论是电子证据还是传统证据,要让这些证据在刑诉法起作用,前提是让法律 长出牙齿 ;2是执法人员对获得的电子证据是否存在修改?在实践中,司法人员故意修改证据的概率很低,但误操作依然有可能产生;3是影响犯法构成的内容如何构成?
韩友谊认为,于刑辩律师而言,对任何电子证据都要考虑5个要素:警惕立案前可能出现的电子数据构罪陷阱;电子数据证据的完整性;电子数据和其他物证对应性;被告人是不是承认和与真实意思之间的契合度;电子数据不能证明使用者(数据创造者)是谁。
李燕青则以为例,结合触及的电子证据该如何认定,对作了介绍。
由于存在内容容易过期失效,蓄意删除断章取义、软件随便篡改等问题,所以电子数据真实性、合法性、关联性的认定面临很大挑战。除非运用公安机关特殊侦察技术进行鉴定,否则在一般情况下,鉴定电子证据会面临许多难题。 李燕青说。
刘品新认为,电子数据的真实性要回到电子证据的本身判断。第一,要基于原件讨论真实性,不要基于复制件;第二,要对电子证据进行具像的讨论,不要堕入从哲学上讨论,要在个案当中去讨论原告说法是什么,控告说法是什么,再由专家判断哪方的说法有异常,应是基于不同案情的真实性讨论;第三,整理证据不能仅看内容,还要把证据文件本身及其产生的属性信息和文件放在一起,进行关联分析;第四,要基于信息空间虚拟场的角度来讨论,由于硬盘或其他介质都有其独特规律,如果将其当做一种物理空间的证据再去讨论,真实性很不准确。
构建主辅结合体制电子纸质结合使用
如何才能保障电子数据在司法实践中有效应用?
刘品新认为,电子证据的运用要从转化型运用走向主辅型运用。《电子证据规定》第十八条明确规定,收集、提取的原始存储介质或电子数据,应以封存状态随案移送,并制作电子数据的备份一并移送。对页、文档、图片等可以直接展现的电子数据,可不随案移送打印件;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因装备等条件限制无法直接展现电子数据的,侦查机关应当随案移送打印件,或附展示工具和展现方法说明。对冻结的电子数据,应当移送被冻结电子数据的清单,注明类别、文件格式、冻结主体、证据要点、相干络运用账号,并附查看工具和方法的说明。
这就构成一个主辅结合的体制,主证还是电子数据本身,辅助是书面材料。 刘品新说。
刘品新建议,司法运营要从低水平走向专业化;若司法人员不懂专业技术,则要寻求专家辅助办案;互联法院在电子证据创新方面,由形式创新迈向实质创新;电子制度建设要从法规化走向案例指导。
电子证据能否作为案件事实依据是关键。实践中,单一电子证据作为原始证据,一定要配合其他的电子数据证据和传统证据结合使用,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让法院认可证据的合法性、真实性、关联性。 李燕青说。( 韩丹东实习生 姜珊)
安庆治疗不孕不育费用动脉粥样硬化吃什么药
济宁哪家医院可以治愈癫痫病

-
管理楼市新政密集出台海南版国十一条正式实施
2020-09-19
-
中国城市对房地产依赖排行榜海南名列前茅
2020-09-15
-
针灸推拿法治疗斑秃的简介
2019-07-15
-
常头痛脑胀怎么办
2019-07-13
-
美味饮食解决月经不调
2019-07-13
-
药品安全黑名单10月1日起网上公布
2019-07-11